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航运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得益于良好的疫情防控和制造业优势,我国主要港口不仅实现了吞吐量的逆势攀升,同时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引领了全球港口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业界人士认为,我国智慧港口的大发展为传统产业和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化改造成为新增长引擎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同时信息与网络安全隐忧也开始显现,需要及时加强统筹应对。
智慧港口建设掀起新热潮
2019年12月打下第一根桩,仅用时23个月,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就从一片荒滩上拔地而起,单桥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人员配置比人工码头降低60%;在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设备远程操控距离超过100公里;在山东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6台自动化桥吊,76台自动化轨道吊运转自如,83台自动导引车往来穿梭,忙而不乱……这些都是近年来我国智慧码头建设的最新成果。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宓为建说,虽然我国智慧港口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先后发布,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作用明显,加上国内港口和大批高科技企业持续投入,智慧港口建设的理念、实践都有创新,我国港口智能化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当前,我国形成了新建码头与传统码头改造齐头并进、多种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路径,对全球港口的智能化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山东港口科技集团副总经理王宇升介绍说,山东港口整合前,各港口都是独立运营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技术路线五花八门,数据孤岛现象严重。2020年以来,集团通过与华为等企业合作打造全球首个全顺岸开放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综合成本较新建码头降低70%,“现在我们既有传统码头,有半自动码头,也有全自动码头,一条船装卸,三个不同种类的码头都能完成,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码头资源。”
华为技术公司海关和港口军团港口解决方案部部长邱士奎介绍,今年已有泰国、阿根廷、南非、印尼等多国大使赴天津现场参观我国智慧码头建设成果,泰国林查班港、秘鲁钱凯港等码头业主线上或者现场考察后决定参照“中国方案”,优化设计,建设方案升级为可兼容多种模式的自动码头,“国内智慧码头建设已经释放出全球示范效应。”
数字化探索进入“深水区”
在看到积极成果的同时,业界人士也表示,港口作为当前我国数字化、自动化建设的新兴领域,“跑在前头”也意味着率先在全球进入“深水区”乃至“无人区”。专家和业界人士认为,接下来一个阶段,我国将进一步探索验证和形成下一代智慧港口从规划、设计到生产营运层面革命性的创新概念,这不仅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双突破,还需要防范指数级增长的信息安全风险。
华为公路水运口岸智慧化军团CTO岳坤介绍,我国港口整体正在从机械化向数字化转变,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有组织、有目的的网络攻击事件频发,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基础设施,我国港口也面临指数级攀升的网络风险,“加强网络防御、保护数据安全,已经迫在眉睫。”
此外,港口数字化转型后,安防、远程控制、无人驾驶、业务协同、指挥调度全部上网,延时、带宽、设备可靠性任何一个环节出风险,都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数字化以前,设备出问题可以多派人、用纸笔解决,数字化后,设备和系统几乎不存在人工接管的可能,我们认为现在港口的网是断不得的。”岳坤说。
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智慧港口还需要面对断供和技术壁垒风险。邱士奎介绍说,智慧港口在核心生产和安全领域大量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存在比较突出的对外依赖情况,必须做好应对断供风险的准备。
加强宏观引导提升安全底线
展望未来,业界人士认为,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将产生显著的产业溢出和国际主导权溢出效应,加强宏观引导和提升风险底线、筑牢安全基座,应当成为发力重点。
一是对标金融和移动通信产业,提升港口数字化、自动化建设的安全体系,并为其他基础设施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岳坤认为,综合全球网络攻击行为看,网络勒索攻击主要针对24小时连续作业的企事业单位如加油站、医院、码头等展开,但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攻击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后者往往采取多重数据保护措施;同时,作为信息化的牵引单位,移动通信业界的安全标准通常可达到“6个9”,即每年网络中断时间不超过30秒、故障频率不超过30年一次,建议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参照这两类产业提升信息安全标准,加强全系统的安全风险教育和培训,降低安全隐患。
二是坚持系统推进,重视国内港口数字化的平台化、标准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产业引导,引导参与企业构建港口的通讯和信息交互的底座平台,港口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港口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基于区块链的港航电子发货平台,加快研究制定区块链电子集成交互流程,港口数据交换和通讯智慧港口建设等标准。
三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智慧港口建设、设计、运营、管理的国际交流合作。目前我国是全球唯一可以成体系化提供和实施智慧港口建设方案的经济体,加强我国相关企业参与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港口建设,提升港口服务网络的整体效率,有利于维护全球物流供应链的稳定畅通。(记者 王攀)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