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元!央行时隔29日重启逆回购 利率下调至2.20%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3-30





  30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3月30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已连续29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操作。


  央行上次开展逆回购操作是在2月17日,当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2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本次重启逆回购操作下调了中标利率。央行官网信息显示,今日(30日)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量为500亿元,中标利率为2.20%,2月17日逆回购的中标利率为2.40%。因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500亿元。


  3月26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会议指出,要跟踪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3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为稳定实体经济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在海外货币环境宽松和国内通胀压力仍存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展现出了定力。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意味着未来LPR仍有下行空间,而“疏通传导机制”也意味着融资成本下行不能仅依靠下调MLF来解决,也需要商业银行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要综合考虑疫情防控、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国外冲击等各方面因素,适时适度使用各种政策工具,保障经济平稳运行。货币政策在“以我为主”的同时,要增加政策弹性。要继续搭配使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MLF等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稳中有降,特别是压低国债收益率曲线,带动企业信用债利率下行。


  此外,温彬指出,要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月中上旬或成为下调政策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时间窗口,通过释放LPR改革潜力,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提高信贷投放精准度,确保资金快速、准确到达所需领域。 


  转自:中新经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央行上调63天期逆回购利率5个基点

    央行上调63天期逆回购利率5个基点

    央行16日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和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2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18-01-17
  • 工行、农行否认下调上海首套房贷利率

    工行、农行否认下调上海首套房贷利率

     针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近期下调上海首套房贷利率的传闻,两家银行目前均予以否认。实际上,在首套房贷利率持续上涨的大趋势下,相比于其他城市,上海的房贷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2018-08-11
  • 报告:首套房贷利率连续5个月小幅上升

    报告:首套房贷利率连续5个月小幅上升

    房地产业金融环境维持收紧趋势。11月12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10月金融环境与房地产市场月报》。报告指出,10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 52%,已连续5个月小幅上升。
    2019-11-13
  • 央行决定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央行决定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 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 95%、2 15%和2 25%。
    2020-07-0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