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大监督更加“真、硬、实”——聚焦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监督亮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01





  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银文没有想到,她和100多位知识产权研究生写的一封联名信,能够促使最高立法机关启动对著名商标地方立法的审查研究工作,最终推动了地方著名商标制度的清理和废止。
 
  地方著名商标、附条件逮捕、超生即辞退……5年来,一些与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因与上位法相违背、抵触,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叫停”,宪法法律尊严和国家法制统一得到有效维护。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监督,同时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不断强化监督职能、提升监督效果。
 
  食品安全法、职业教育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产品质量法、著作权法、网络安全法……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进行26项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多次带队赴地方开展执法检查。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96人次、常委会委员和专门委员会委员500余人次、全国人大代表340余人次参加了这一工作。
 
  “按照一般听取政府工作汇报、开座谈会和定点考察的检查方式,可能难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于建伟表示,执法检查不是为了谈成绩,而是要推动法律实施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同时宣传法律、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
 
  实地前往因调料造假案而引起社会关注的天津静海区独流镇了解情况;对媒体曝光的“西安19人赴泰国旅游拒绝强迫消费被扔郊外事件”的处理情况及时进行督查;委托专业机构对有关单位的网站和信息系统进行远程漏洞扫描和模拟攻击,发现30个安全漏洞……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来,执法检查工作着力聚焦食品安全、污染防治、网络信息保护等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创新性地采取引入第三方机构、网上征求意见、明察暗访等检查方式,并对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让人大监督更加“真、硬、实”。
 
  结合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另一大亮点。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15次专题询问,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150多人次参加询问,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执法检查组关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垃圾围城困境如何破解?”“快递包装等固废新来源如何减量?”“医疗废物处置怎么才能更科学?”“如何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专题询问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等一一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问题。
 
  问题尖锐、切中要害;回答坦诚、措施实在。
 
  “询问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应答方是国务院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大家通过专题询问直面问题、深入讨论、形成共识,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打下良好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巡视员傅文杰说。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过程中可综合运用专题询问、质询和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必要时可依法作出决议。
 
  “通过制度设计增强监督实效,将进一步助推人大监督工作落在实处,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增进百姓福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记者丁小溪、熊丰)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