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8日开始,全国70万家‘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将在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上,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据。”这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向有关企业发出的一封公开信。
这一举措,意味着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就此变革,中国统计数据迎来“裸奔”元年。
原有统计调查方式分散,统计数据易“打架”
“地方GDP总和为何总比全国的数据高?”“不同部门公布的房价、菜价数据为何会打架?”“工业运行数据能否分类更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人工成本能否统一发布?”……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CPI、GDP等专业统计数据成了百姓常用词汇,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对统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面对质疑,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司长汲凤翔日前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话,道出了部分原因:“我们国家现行的统计调查方式具有一定的分散性特点,主要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和专业统计为主进行数据搜集和处理,各个专业分别向调查对象采集数据,相对独立地完成统计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工作。这就容易导致统计业务工作的效率不是很高,工作的衔接性也比较差,同时使基层的负担比较重。”
我国对统计调查对象的管理不尽规范。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统计名录库并不统一,有的重复,有的遗漏,还有一些已作出重要经济贡献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服务行业长期未纳入统计目录,甚至个别地方为了统计数据更“好看”而编造了一些虚假企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统一规范要求的深化,传统的统计调查方式不科学、低效率的一面也开始显露。长期以来,国家统计局各个专业司是相对独立地采集原始数据,46个专业、400多张报表、1万多个指标要填报,国家统计报表没有整合。同时,中央及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也有自己的统计需要,纷纷向企业布置统计调查任务。于是,企业需要填报的各种统计调查报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项目交叉、内容重复、指标分散、方法不规范的现象。
市场利益机制多元化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基层企业需要面对工商、质检、统计、税务等多种报表时,往往是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填写。以至有人戏称,一个企业有N本账,政府部门交几本,老总自己留一本。这不仅降低了数据的真实性,还导致部门间的统计数据时常打架。
目前地方发展思路中存在的“GDP至上”观念,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统计数据的客观程度。我国统计数据是乡、县、市、省层层上报至中央的五级层级体制,在现行的干部考核机制下,数据上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干扰。
这一道道难关,不仅降低了统计效率,而且也加重了企业和基层统计队伍的负担,中国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必须改革!
所有统计数据将“裸奔”,直报国家统计局
在体制不变、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推行统计改革?国家统计局推出了四大工程。
首先,统计系统将建立一个统一完备的“基本单位名录库”。这相当于给所有调查对象建立一个大户口簿,并根据企业的生死和变化情况及时更新。
其次,给每个企业提供一套电子报表。这套报表整合了企业需要填报的所有传统纸质报表的内容,并统一了不同专业报表中相同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分类标准和统计编码。企业可以“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再次,搭建一个功能强大的“统计业务操作平台”。所有统计系统的专业人员,处理任何统计业务,都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任何人、任何环节对于数据的修改都将留有痕迹,方便追溯。
最后,推行安全高效的“联网直报”。企业通过互联网,登陆统一的操作平台,将电子报表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或国家认定的数据分中心;由调查员直接调查的项目,例如生产CPI的物价数据,也都将使用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数,并通过网络实时向国家统计局报送。
这四个步骤连在一起,就实现了统计流程的再造。说得更形象些,每个被调查企业都直接在计算机上填报数据,然后一点鼠标“发送”,数据就传到了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国家统计局以及省、市、县等各级统计机构按照授权,在统一的平台上加工、汇总、共享这些数据。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