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幅可扩至0.7%-1%


时间:2012-03-1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观察人士认为,当前可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至0.7%-1%,完善市场供求决定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当前,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条件基本成熟。

  一是人民币逐渐趋近均衡水平。2005年,我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已有较大幅度升值。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5.11%。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1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1.35%。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贸易顺差与GDP之比近年来呈逐渐下降趋势,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升值的基础不复存在,人民币汇率也渐趋均衡水平。在均衡条件下汇率对经济基本面数据和信息的反应更为敏感。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二是去年以来,人民币双向浮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现有的汇率波幅已不能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数据显示,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6349元,最低为6.3009元,244个交易日中143个交易日升值、101个交易日贬值。此外,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其他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双向波动,自2005年汇改至2011年年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22.68%,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9.92%。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出现连续12个“跌停”,与此同时出现商业银行挂牌汇率买卖价均在中间价之上的操作,表明现有波幅已难以应对外汇市场的变动冲击。

  三是汇改以来,总体单边升值的汇率为调控带来了诸多烦恼,现在已经到了亟待修正的时候。首先,汇率单边升值令经济主体厌恶持有外币资产而争相结汇,使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其次,对美元缺乏弹性,国内贸易商接受美元结算比接受其他货币结算更安全,使中国外贸商不愿接受非美货币结算,最终形成的外储大部分是美元,外储最终难以有效分散币种结构;第三,结算货币主要是美元,使得其他非美货币沦落为“小币种”,导致非美货币交易需求偏少、交易不活跃,使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难度增大。这使得中国外汇避险市场始终“发而不育”,外汇交易无法活跃。此外,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也需要更为市场化的汇率配合。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仍然在0.5%的极为狭窄的区间,而很多由固定汇率成功有序退出到浮动汇率的经济体一开始允许的波动幅度就是1%。我国应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分析人士表示,扩大波幅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例如先把非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波幅放宽甚至取消,对美元的波幅扩大可以分阶段操作,目前阶段汇率波幅可以考虑放大到0.7%-1%。

来源:中国证券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