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银监会现在是一手抓不合理收费,一手抓风险管控。在近期内部下发的一份通报中,银监会强调,当前信贷领域风险管控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报记者独家获得的这份银监会通报,银监会认为,从信用风险角度来看,风险敞口最大的高危行业依次为:政府融资平台、钢铁行业、有色金属、房地产等。
在此之前,银监会素来将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视为信贷风险的两大来源地。例如,布置2012年工作要点时,银监会就将严控平台、房地产贷款风险置于重点防控风险的前两位。
但根据银监会这份通报中的最新排序,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风险敞口已置于房地产行业之前。监管层对上述两个行业贷款风险的担忧,可见一斑。
平台、地产风控“持久战”
“监管层之所以这么排序,是不是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已经得到部分释放?”一位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此消彼长,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风险敞口因此相对就上升了。
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9.1万亿元,平台数量达到10468家。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在中国银行业50多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占比超过10%。
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贷款,如何重视其风险也不为过。
“防控平台贷风险可谓老生常谈,无论是银行还是监管机构,不断推出各种缓释风险的措施。”一位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表示,通过展期、风险递延等措施,平台贷款的风险目前来看是可控的。
按照银监会口径,截至2011年9月末,已退出平台、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的监测类平台1974家,贷款余额2.9万亿元;仍按平台贷款管理的监管类平台8494家,贷款余额6.2万亿元。
上述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还表示,绝大部分平台贷款是中长期贷款,部分贷款还会进行展期。这种情况,决定了彻底防控平台贷问题是一个“持久战”。
而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同样也是老生常谈。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银行已对房地产企业实行准入名单制管理,不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不能进入目录名单,得不到贷款。这部分贷款规模在下降,风险也可控。
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低1.8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9月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1.07%,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
而在今年年初召开的2012年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判断,目前,房地产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上市银行发放贷款的开发商信用评级和资质处于行业较高水平,房地产开发贷款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定。”瑞银研究报告也认为,同时,上市银行平台贷款以省市一级项目为主,现金流覆盖水平较高,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控。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