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13日宣布,2012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63795亿元。这一数字是2002年全年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倍之多。
十年间,伴随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家“钱袋子”之称的财政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2002年不足2万亿元,到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10年突破8万亿元,再到去年首超十万亿元,不断迈上新台阶。
“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彰显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尤其是十六大以来,财政收入更是迎来了高增长的“黄金十年”。
“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维护改革发展的大局,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来享。
1998年我国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公共财政”,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了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重大转变。
公共财政,意味着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要满足人民的需求并逐步使其均等化,同时使财政体制更加公平、公开、透明。
“国家财政收入高增长的十年,正是我国加快向公共财政迈进的十年,也是百姓获得更多实惠的十年。”刘尚希说。
十年间,国家财政资金重点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
十年间,一个个不断攀升的财政数字,成为百姓在“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更多受益的有力保障。
“民以食为天”。从2004年的2626亿元到2011年超万亿元,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年均递增21%。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种田不仅不纳税了,还能从国家获得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四补贴”由2004年的145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1406亿元。
“教育是强国之本”。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超2万亿元,实现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的目标。十年间,从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到建立覆盖各个学段的困难学生国家资助体系;从着手促进学前教育,到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教育投入增长数倍,不断推进教育公平。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