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走私量是正常出口1.2倍


作者:钟童    时间:2012-08-27





配额制陷入“空转”尴尬境地

  除了环境污染,走私是困扰稀土行业的另一个“顽疾”。日前,中国稀土协会根据外国海关的稀土进口数据统计,得出2011年稀土走私量是正常出口量1.2倍的结论。按照去年全年出口18600吨计算,走私量超过两万吨。业内人士指出,稀土走私规模已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近些年,尽管全球稀土消耗量稳步增长,中国的出口配额减少,国际市场上却没有出现稀土紧缺的状况,稀土产品价格去年甚至下跌了近70%,分析人士表示,“这说明有合法渠道之外的货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稀土走私出现了新趋势,从之前的金属和氧化物成品逐步转向原矿出口。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保守预测,今年上半年出口的原矿有上千吨,这些原矿产品在中国储量非常稀少,且更具战略意义。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走私的存在,稀土配额制度并没有影响国外用户从中国获得稀土产品,自身反而陷入“空转”的尴尬境地。2011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是30184吨,但实际出口仅使用了18600吨,占配额总量的61.6%。而今年的出口配额大约是31130吨,按照目前的出口数据看,配额还会有相当部分的浪费。

  相关企业负责人说,稀土配额制度本意是保护稀土资源,中国在限制稀土初级产品出口的同时,却鼓励外资兴建稀土功能材料项目,消耗了中国的资源和能源,把污染留在了国内,却没起到防止稀土资源流失、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作用。

  专家分析,稀土产品名目多,识别和查验难度较大,再加上海关不可能做到每批必检,有些产品还免检,所以在产品名目上做文章是走私的常用方法,比如把稀土含量高的产品申报为含量低的产品,或者以同稀土物理性状相似产品的名目出口。

  另外,由于深加工的稀土产品往往含有超量的稀土元素,有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将稀土深加工产品出口后在国外再提取稀土元素,以此来逃避稀土出口的管制。

  针对猖狂的走私,专家建议加大对变相出口稀土产品的管理力度,以稀土含量折合稀土实物的方式,将稀土功能材料纳入出口配额管理;同时,严格稀土产品出口资质审批和监管;另外,完善检验技术手段,对铁合金等与稀土原料、合金等产品具有相似性的物品,出口时要加强监管和检验。钟童

来源:深圳特区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