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网站21日公告,自当日起对原产印度和日本的进口吡啶进行反倾销调查,倾销调查期为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红太阳22日亦公告此事。
商务部公告显示,于今年8月2日收到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下称“安徽国星”、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下称“南京生化”等四家企业代表国内吡啶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请求对原产印度和日本的进口吡啶进行反倾销调查。
红太阳最新公告称,目前尚无法评估该事项对全资子公司安徽国星和南京生化产生的影响程度。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事件的影响程度最终取决于商务部认定后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目前两家全资子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旦商务部确认印度和日本两国的反倾销行为存在,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对于红太阳来说都是一个利好消息,公司是国内吡啶产业龙头,风向标作用明显。
据了解,吡啶是目前杂环化合物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在农药、医药、染料、日用化工、香料、饲料添加剂等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用途。在2011年完成资产重组后,红太阳的吡啶产能已达6.2万吨,为全球最大吡啶生产企业。同时,通过重组,红太阳将原有的吡啶类农药向上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成为目前世界上吡啶类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农药生产企业之一。
据红太阳2012年半年报,南京生化、安徽国星上半年合计实现营收11.02亿元,占红太阳上半年总营收的34.05%,合计净利润1.56亿元,成为红太阳上半年业绩最大的贡献者。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进口吡啶及其盐达12310.12吨,其中从印度进口1275.79吨,从日本进口176.12吨,占总进口量的11.79%。截至9月12日吡啶及其盐的销售均价为30900元/吨。
目前,我国吡啶及其系列产品的总生产能力已达12万吨,年产量达到8万吨,但是国内市场的供应仍然偏少,尚不能满足需求,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的大部分产品不直接供应市场,主要用作其他产品的原材料。预计到2015年,国内吡啶及系列产品的市场总需求量将达10万吨,未来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两位数。
来源:上海证券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