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秋季蔬菜上市时节,山东大白菜、白萝卜、莴苣、芹菜等价格甚至跌破了菜农的成本价。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做好信息保障工作,建立健全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建立解决蔬菜“卖难”和“买贵”的长效机制,维护农户和消费者的双重利益。
山东蔬菜遭遇“卖难”
“德州20万吨芹菜无销路”,“济南平阴万亩青萝卜滞销,4分一斤没人要”,“莴苣价格进入谷底”……近日,有关山东蔬菜丰收难销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10月以来,山东菜价达到了全年最低点。
唐王镇是济南市周边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并设有产地蔬菜批发市场。27日,记者在该市场看到,前来卖菜的车辆络绎不绝,而收购蔬菜的车辆相对稀少。该市场大白菜批发价格5分到6分钱一斤,莴苣1毛到两毛一斤,萝卜五六分一斤。“很多菜卖了还不够本钱,部分大白菜就扔地里算了。”前来市场卖大白菜的该镇南殿村菜农亓同洋说。
唐王镇樊家村村民樊长东家里种了5亩地,包括1亩芸豆,1亩莴苣,3亩大白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肥料300元,浇水用电100元,总共400元。产量8000斤,估计能卖五六百元。一亩大白菜也就赚一二百元,基本白忙活。”樊长东说。
山东农业信息网数据显示,山东蔬菜价格除在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略有回升外,8月下旬以来持续下跌。与8月下旬相比,当前蔬菜价格已下跌35.29%。下跌幅度较大的品种有:大白菜、香菜、白萝卜、芹菜、西红柿等。
针对山东蔬菜“价低卖难”现象,26日,商务部在济南举行山东蔬菜产销对接会,山东省内蔬菜种植大户、大型蔬菜合作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参加,对接品种从芹菜、萝卜等“卖难”品种扩大到山药、茄子等十余个品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东部分蔬菜“卖难”现状。
菜价屡坐“过山车”
专家表示,近期蔬菜价格下跌主要受秋季蔬菜集中上市以及菜农种植增多造成的供求失衡等原因影响。
专家介绍,秋季是山东省露地蔬菜集中上市的旺季,市场供应急剧增加,而消费并没有相应增长,原有的供求平衡格局被打破。“菜都上市了,品种多样,价格是便宜了不少。”在解放东路文博菜场买菜的市民李女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山东省委农工办副主任刘同理说,由于我国小农经营的现状,信息不对称,生产环节缺乏调控手段,农民安排生产呈发散状态,“一家多业、一户多品”,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品种上虽然样样俱全,但总量上难以形成商业规模,容易造成农产品结构性短缺或者过量。
亓同洋告诉记者,菜花这两天因为快下市了价格有点回升。“以前菜花哪有种得那么多的,因为去年菜花贵,今年大家都种了,收购价格从上市的每斤0.36元-0.37元一直往下跌。”亓同洋说。
天气因素也是推低蔬菜价格的另一只手。“今年山东整体气候较为平稳,没有太大的气候异常,所以蔬菜普遍增收。”韩西市场一蔬菜收购商告诉记者。
刘同理说,商品价格波动的幅度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弹性,弹性越小波动幅度越大,因为蔬菜等农产品供求弹性比一般商品小,价格波动自然相对大一些。
合理引导不可或缺
多位专家表示,山东蔬菜“低价滞销”,暴露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脆弱性,也说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不健全,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保障工作不足。
一些专家认为,从长期来看,政府部门关键是要做好信息保障工作,抓好蔬菜等农产品产销统筹,加强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并在物流、仓储以及流通方面降低成本。
刘同理认为,政府部门要科学选择调控时机,加大农业保险推进力度,把政策性保险延伸到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保持市场稳定。另外,要创新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等各种对接直销模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订单经销,使生产和销售环节可预测、可控制。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解决蔬菜“卖难”和“买贵”的长效机制,完善蔬菜流通体系,建立健全蔬菜流通链条;进一步完善蔬菜信息发布体系,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引导农户合理种植、适时销售;建设蔬菜冷链系统,保障蔬菜均衡上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更好地维护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来源:经济参考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