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半的时光,本由银行垄断的支付市场骤然增添近20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
这不仅是数字的改变。这一年来,各种新奇古怪的支付体验层出不穷:如果您在咖啡馆用餐后,发现忘带现金,这时候只要摇一摇手机,就能够付款;如果您在电梯里的平面广告上发现心仪的商品,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商品条形码,就能完成购买,等待送货上门。
业内人士戏称,2012年是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年”——而创新的源动力,正是蜂拥而至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生存的本能需求。随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感受到了这个支付领域“小兄弟”的逼人锐气。但与此同时,一些违规现象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创新支付层出不穷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机构易观国际EnfoDesk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较2010年翻了一番,达到2.16万亿元,另外,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到9764亿元,同比增长73%,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交易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
在第三季度的交易规模中,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快钱、汇付天下和易宝支付分别为市场份额前6名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共占94.4%的份额。这6家企业也是2011年首批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然而在近一年半时间里,获得许可证的企业总数迅速增近200家,原本由银行垄断的支付市场骤然多了200号人抢食这块“蛋糕”。一些大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创新突围,许多新奇古怪的创新支付模式进入消费者视线。
今年7月底,支付宝推出的一款手机“摇一摇”就能让陌生人之间快速实现小额转账的支付产品。此前,转账一般需要通过银行柜台、自动柜员机ATM、网银或者手机银行实现,而这项服务仅需要用户摇一摇装有支付宝软件的手机,就能自动感应到对方的支付宝账号,输入转账数额后即可实时到账。
“这是支付行业的最新发展,它集中利用了多种新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蓝牙、重力加速感应。省略了账号输入过程,支付速度比原来快一倍以上。” 在9月初的广州媒体沟通会上,支付宝商家对顾客B2C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成全一边兴奋地解说,一边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为记者们演示。
“如果去喝咖啡忘记带钱,问老板手机上有没有支付宝账号就行了。” 李成全说。
无独有偶,今年9月中旬,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在北京表示,未来财付通可以与微信的“摇一摇”功能相结合,用微信直接向好友转账,该支付模式非常适合用于好友外出聚餐、KTV等集体活动的“AA制”支付场合;而微信二维码扫描与支付的结合则能够实现“即拍即买”,举个例子,在电梯里看到一个附近餐厅的热销团购广告,用户只要用手机上的微信扫描一下广告上的二维码,获取商品信息,再填写支付密码,就能完成购买。
“手机支付将成为未来行业创新的重头戏。”快钱首席执行官CEO关国光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亚洲,智能手机用户数增长相当快,手机支付能够把线上支付和线下购买连接在一起,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他透露,目前快钱已形成包括手机语音支付、无线应用协议WAP网关支付、快刷等在内完整的手机支付产品体系,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的创新支付产品。
记者注意到,今年主流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都高调推出创新产品。不少业内人士戏称,如果2011年是第三方支付的“领证年”,那么2012年就是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年”。
创新的四大方向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支付行业主要朝四大方向加大创新力度:一是快捷支付发展迅速,继支付宝、银联之后,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等也加快了快捷支付的推广力度;二是移动支付即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支付创新力度加大,第三季度支付宝推出基于二维码扫描和“摇一摇”支付的移动支付产品,财付通则联合微信布局“微生活”支付;三是加大线下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POS收单市场拓展力度,特别是汇付天下已在30多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通过代理模式加快收单市场布局;四是进军基金支付市场力度加大,今年5月有3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基金支付牌照,使得获得该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数目增至7家。
那么,今年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动力来自何方?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悉,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价格战的压力;二是监管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三则是行业细分后涌现的新兴市场。
首先,2011年5月至今的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央行已连续发放了5批第三方支付许可证,持证企业总数从第一批的27家猛增近200家。支付牌照获批的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费卡等,其中,互联网支付是主流业务。
据支付宝支付研究院院长陈达伟介绍,由于国内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体商户的利润空间日益缩小,迫使它们在选择支付企业时更关心支付费率的高低,因此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十分激烈。
易观国际的分析师张萌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核心竞争力不明显,业务同质化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靠压低价格获得客户,支付宝等企业意识到价格战非长久之计,必须借助创新业务突围。
其次,监管部门也曾再三呼吁第三方支付企业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去年12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公开场合表示,在新的形势下,支付清算行业要进一步加强自律管理,大力推动支付创新,切实防范支付风险。
关国光则表示,央行发放支付牌照给支付企业“正名”后,使得该行业从之前的不确定状态进入到理性发展阶段,企业都开始务实地考虑发展问题,创新正是谋求发展的必然道路。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支付行业进一步细分,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也推动了创新。“目前网购、航空、游戏等传统的互联网支付细分市场已被第三方支付企业瓜分殆尽,基金、教育、跨境支付等新兴的支付市场有待挖掘。”张萌说。
银行初感威胁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创新业务增多,商业银行逐渐感受到这个支付领域“小兄弟”的逼人锐气。
一般说来,银行提供包括存款、贷款、汇款三项服务在内的传统金融服务,而第三方支付企业则已逐渐渗透至银行的“汇”和“贷”这两项服务之中: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等推出了小额转账汇款服务;快钱进入信息化金融服务领域,扮演了供应链金融中的保理商角色,以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
此外,证券时报今年7月曾报道,阿里巴巴的关联企业、支付宝的兄弟企业阿里小额贷款公司,以用户在支付宝上的交易数据作为审核放贷的参考依据,向淘宝和天猫用户发放信用贷款,单日利息收入超过100万元。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很快,而且他们有网络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业内确实有人担心它们未来会抢银行的一些业务。”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资金流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对记者说。
某股份制银行高层邵先生则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量和市场份额还不至于威胁到银行的生存,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说不定未来第三方支付会跟银行抢饭碗。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两者的竞争并没有那么明显。关国光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是传统银行业务的有效补充,商业银行与类似快钱这样的信息化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如同10年前的中国电信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关系,前者做基础设施建设,后者在其基础上创造需求。
张萌表示,虽然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有一部分业务重叠,但从目前的关系看,双方合作多于竞争:一方面,在网关型支付上,第三方支付减轻了银行处理大量交易的负担;另一方面,在账户型支付上,沉淀在第三方账户上的备付资金需要由银行托管,相当于提供了可观的存款。
“只要能给银行卡用户带来支付便利,银行目前还是愿意跟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不过,即使第三方支付的创新提升了支付效率,但有不少风险隐患和违规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行业规范逐渐被提上日程。
在今年8月底举行的第四批支付机构风险管理工作专题会上,央行支付结算司负责人通报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风险隐患,其中包括:资金管理存在较大风险隐患;银行卡收单业务违规现象突出;支付机构内控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支付机构随意开展所谓创新业务,突破业务类型和范围,逃避监管;预付卡等业务合作方面不规范问题较多。这是第三方支付被正式纳入监管一年多以来,央行首次较大规模地总结和通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风险隐患问题,给这个新兴行业敲响了警钟。
“为了规范第三方支付这个新兴行业,监管部门最近出台了包括购买预付卡实名制等政策,体现了‘疏堵结合’的监管思路,这不能被理解为遏制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应当鼓励支付技术创新。”宗良说。(蔡恺)
来源:证券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