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现卖菜难 商务部门牵头农超对接


作者:胡健    时间:2012-11-14





“10月中旬,我们村里有150万斤左右的萝卜没有卖出去,现在仍然还剩十多万斤。更头疼的是我们村还有700多万斤大白菜至今没有销路。”昨日11月13日,山东省平阴县孝直镇店子村支部书记董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显得十分焦急。

  近来,山东、河南及浙江等地均发生蔬菜“卖菜难”的问题。中国蔬菜流通业协会一名副会长表示,目前商务部已派出几个工作组,去调研和解决“卖菜难”问题,方式主要是以组织蔬菜直销会、推进农超对接等为主。

  多重因素导致菜农“卖菜难”

  按照往年经验,每到秋末冬初,蔬菜价格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但是,今年部分品种菜价的跌幅,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新华社监测数据显示,9月初以来,全国大白菜价格持续下降,近日已降至每斤1元以下。10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仅上涨1.1%,但与9月份相比却大幅下降12.1%。

  董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的萝卜是以6分钱一斤的价格出售,每亩地的萝卜能卖100元左右,而一亩地的本钱就在400元左右,这样每亩地就要赔约300元。

  山东是此次受蔬菜滞销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山东禹城市和平阴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分析,供过于求是导致今年芹菜、萝卜等蔬菜价格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说法在董杰那里也得到印证。去年平阴县孝直镇的青萝卜卖价为每斤0.12元,农户每亩能获得约400元的收益,较为可观。为此,今年农户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

  上述中国蔬菜流通业协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蔬菜滞销局面的主因。由于生产环节缺乏调控手段,农民安排生产呈发散状态,“一家多业、一户多品”,品种上虽然样样俱全,但总量上难以形成商业规模,容易造成农产品结构性短缺或者过量。

  此外,供应商缺乏收购热情也是导致蔬菜滞销的原因之一。董杰说,供应商不愿意收购蔬菜主要是由于去年对市场估计不够,收购价格比较高,而出售的价格却比较低,加上中间的损耗和较高的运输费用,让部分供应商赔了不少钱。

  商务部门启动扶持机制

  10月下旬,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在山东调研个别蔬菜品种滞销问题时指出:商务部派出3个工作组到发生“卖菜难”问题的山东、河南和浙江等地考察,并启动网上对接、政府收储、信息引导等措施,维护菜农权益。10月26日,商务部在济南举行蔬菜产销对接会,38家山东省内蔬菜种植大户、大型蔬菜合作社和3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参会,各方达成2.18万吨的总采购量。

  “过去我们从农村收购农产品必找经纪人,因为他们能够帮忙组织农户出售产品。”参与对接活动的采购商刘先生说,“但弊端是经纪人一般只知道本乡本土的情况,掌握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往往造成误判。”

  在部委和地方政府引导下的农超对接也是解决蔬菜滞销的一条重要路径。上周,北京延庆县暴雪造成特色彩椒发生滞销,商务部门决定通过“农超对接”措施予以救助。“超市发超市、物美超市等纷纷打电话来要求订货。目前,滞销的彩椒已经陆续被订购,应该可以收回成本了。”当地农民老韩说道。

  北京某超市区域采购经理告诉记者,推行农超对接体系后,减少了中间所有的物流环节和供应商环节,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经配送中心送到门店,成本价低、销量也好。

  不过,接近上述商务部工作小组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农超对接一直是国家支持的方向,但是其对蔬菜的规模、品种,甚至是个头大小都有相当量化的要求,所以目前比例暂时还不高。今后在不断完善农超对接机制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大批发市场对于蔬菜流通的作用。(胡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