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市场黑云压城 12月国内航空燃油附加费或下调


时间:2012-11-29





受美国财政悬崖及欧债危机困扰,近期国际原油市场持续震荡下行。专家认为,国际油价震荡格局可能持续到年底,年内我国汽柴油价格再度上调的可能性较小。受前期国际油价走低影响,12月国内航空煤油价格将下行,预计下月初国内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费随之下调。

  债务危机黑云压城国际油价承压

  进入四季度以来,美国财政悬崖和欧洲债务危机担忧持续困扰着市场情绪,国际油价结束了今年第三季度单边上扬的走势,步入高位震荡的状态。

  截至11月27日,WTI原油期货每桶价格为87.18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每桶价格为109.87美元,再度跌破每桶110美元的重要关口。与9月底相比,WTI油价已累计下跌了5.43%,布伦特油价已累计下跌了2.24%。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朱春凯表示,当前债务危机黑云压城,原油市场利空氛围浓厚,国际油价将负重前行。中长期看,在债务阴云影响下,国际油价或将延续震荡走势并略有下行。

  银河证券石油化工高级分析师陈朝泽也认为,国际油价震荡下行的态势有望维持到今年年底。与三季度相比,今年四季度国际油价整体水平可能走低,但由于冬季取暖用油需求逐渐显现,中东地区局势依然不稳,预计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下行的空间有限。

  短期国内油价上调风险不大加油站促销潮扩围

  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11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11月27日平均价格变化率为0.16%,距离4%的调价红线还有明显距离。

  从市场情绪来看,自11月16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下调后,国际油价涨跌互现,市场参与者对下一次成品油调价的方向尚未形成一致预期。当前国内油品市场较平淡,汽柴油批发价格走势相对平稳。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表示,国际油价变幻难测,国内市场对下次调价的方向判断并不明晰。虽然三地原油变化率开始转正,但运行比较缓慢且后期仍可能掉头下行。除非近期中东地区再度爆发“黑天鹅”事件,否则国内油价上调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加油站零售市场,11月国内油价下调后,不少加油站依然坚持打折促销以吸引客户。据油客网统计,截至11月27日,北京、上海两地共有417座加油站降价促销,占当地加油站数量比例为18.5%。其中,北京市加油站促销数量达到315座,占当地加油站总数的27%,每升最高优惠幅度可达0.61元。上海加油站促销数量有102座,占当地加油站总数的10%;每升最高优惠幅度为0.45元。

  与油价下调初期相比,11月27日京沪加油站降价促销数量增加了45座,促销加油站占比份额提高了2个百分点。这显示当前国内加油站市场折价竞争的气氛十分浓厚。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认为,加油站之间的市场竞争不应仅仅局限在价格竞争层面,更重要的是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

  航油价格下行 12月国内航空燃油附加费或迎下调

  继11月国内汽柴油价格下调之后,航空煤油价格在12月也将迎来下调,届时国内航空燃油附加费下调的条件或将满足。

  我国航空煤油出厂价与新加坡市场航空煤油价格挂钩。据金银岛测算,在最新一期的计价期间10月25日-11月24日,新加坡航空煤油价格随国际原油呈现窄幅震荡之势,整体均价出现下滑。受此影响,新加坡航空煤油离岸价环比每桶下跌5.09美元,其到岸完税价折算后为每吨7473元,环比下跌329元。

  金银岛航空煤油分析师董丽珠表示,遵循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不高于新加坡到岸完税价的原则,预计中石化12月供中航油的航空煤油出厂价格从每吨7752元下调至7423元左右。

  按照我国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与航空煤油价格的联动机制规定,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累计变化幅度超过每吨250元时,燃油附加最高标准可按联动机制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董丽珠表示,12月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跌幅超过300元,远超过250元的调整红线,因此预计12月国内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费将随之下调10元。

  自今年9月以来,受航油价格不断走高推动,国内航空燃油附加费连续两次上调。其中,国内航线成人旅客乘坐800公里含以下航段燃油附加费由50元上调至8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由100元上调至140元。

  按照国家规定的联动机制要求,当综合采购成本调整影响燃油附加最高标准提高时,航空公司如决定上调燃油附加,应在综合采购成本调整执行5日后含第5日出台;降低时,仍应在综合采购成本调整5日内相应下调或停止收取燃油附加费。

  中宇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王金涛表示,国内航空煤油价格调整在每个月的1日起开始执行。按照联动机制规定,燃油附加费下调时,国内航空公司应该在五个交易日内进行调整,因此预计国内航空燃油附加费最迟将于12月5日起下调。


来源:新华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