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服装纺织行业遭遇了多重寒流的侵袭:出口欧美疲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订单向东盟国家转移。许多外向型企业直呼,去年是服装纺织行业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年。本报记者近期调研广东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发现,许多外贸企业处在亏本或亏本边缘。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企业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探寻出路,提高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投入电子商务、建立品牌转内销。尽管行业在去年三季度出现回暖迹象,但外部环境目前仍未有实质好转的迹象,服装纺织行业在今年仍将艰难前行。
“去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在欧美市场还没有复苏的情况下,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在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订单向东南亚市场转移,在多重打击下,现在大部分企业处在亏本或亏本的边缘,干得好的企业才能有微利。”茂荣集团总裁曾天仁向记者表示,“毛织行业在90年代中期到2002年最辉煌的这段时间,毛利润可以达到30%,3年前,毛利润已经降到5%。”
茂荣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毛织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是东莞民营企业50强,年营业收入超过16亿元。
2008年金融海啸曾重创广东地区纺织出口企业,大量工厂倒闭,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外贸企业最为艰难的一年。然而在曾天仁看来,“2012年是公司20年历史中最为困难的一年。”
去年是最艰难的一年
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已连续13个月负增长。去年1至9月,我国14328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幅从年初的13%降至10%左右,低于近两年来的平均水平,利润率也从年初的6%降至5.09%。目前亏损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已达16.32%,平均亏损额同比增长47.75%。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同样严峻。去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丝绸服装2.27亿件套,同比下跌17.1%,出口额为9.55亿美元,同比下降4.32%。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市场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德国和西班牙,其中仅西班牙同比上升16.41%,其余四市场依次同比下降14.12%、1.08%、8.8%和2.71%。
浙江、广东、上海和福建几个出口大省市,降幅依次为11.21%、14.89%、16.06%和0.38%。
茂荣集团总部所在地的东莞大朗镇上,随处可见密集的毛织工厂的牌匾,在这个世界毛纺基地,有着3000多家毛纺企业,10万名从业人员。茂荣集团员工小张告诉记者,这一年以来,就有不少上规模的毛纺企业关停,不少员工流向茂荣集团。而小型加工厂的倒闭就更多了。
行业内忧外患不断
欧美市场是我国服装纺织行业出口最主要的市场,而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欧美去年对于服装纺织品的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2012年前三季度,美国、欧盟、日本从全球进口服装纺织品的增速分别为-1.11%、-8.05%和0.99%。三大重点市场对全球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均快速下滑,欧盟、美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的需求甚至出现萎缩。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市场的进口并未有真正的复苏,欧债危机的蔓延,更是加剧了我国出口的困境。”东莞服装协会名誉会长陈耀华向记者表示,与此同时,国内人工、原材料成本以及汇率损失却比2008年提高了不少。
以服装最主要的原料棉花为例,2012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始终高于国际市场,且价差不断拉大。截至去年8月中旬,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每吨已高出5000多元,价差较年初扩大67%,造成我国棉纺产业链竞争力严重下降,企业效益恶化。
人工成本更是逐年上升。曾天仁告诉记者,去年比前年人工成本上涨15%左右。现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加上食宿、社保等,企业每月花费要3500元左右。
此外,越南等东盟国家也开始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争夺中国服装纺织出口市场。这成为国内企业最为担心的事情。
数据显示,去年1—7月,美国从越南进口纺织服装增幅为8%。前8个月日本自东盟纺织品服装进口增长迅速,增幅达到20.1%。越南服装纺织品出口额由2006年的59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58亿美元。目前,越南在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市场出口服装纺织品的国家和地区排行榜上分别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就表示,去年8月份,我国单价5美元以下的服装出口产品比重下降了13%,这说明低价位的代加工我国服装企业已经做不了了,很多国际大企业逐渐将加工环节转向东南亚。
陈耀华表示,东南亚目前的劳动力成本比国内便宜太多了,柬埔寨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仅900元人民币左右,相比我们3500元每月的人工成本便宜太多了。
“东盟国家主要是人工成本低,而且凭借东盟自由贸易零关税,他们可以大量进口我们的面料、辅料,做一些低价位的代加工。”陈耀华表示,将来随着更多的配套企业到东盟投资,整个产业链完整,对国内服装纺织业的打击更大。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