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步入寒冬,专注塔筒细分市场的天顺风能却找到了舒服的位置。
日渐清冷的风电市场上,曾经风光无限的华锐、金风、明阳风电三巨头纷纷陷入亏损的魔咒,天顺风能却顺利实现逆势上扬。
2012年前三季度,风电巨头华锐的增长率为-128.38%,金风的增长率为-93.74%。而天顺风能实现营业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56.52%,让人感觉到寒冬里的一缕温暖。
“作为一家专业的风电塔架生产企业,技术优势是我们的一大亮点。公司在1.5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机组风塔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工艺优势,拥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大量独有的核心工艺,这是企业领先于同业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我们的技术优势,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也得到了全球多家知名风机风电整机生产厂商的认可。”天顺风能董事长兼总经理严俊旭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市场全球化
全球化战略起了关键作用。2010年12月31日踩着新年的钟声,天顺风能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A股上市。上市路演过程中,严俊旭慷慨激昂地承诺,未来3~5年要在海上风塔、大功率陆上风塔等领域确立领先优势,成为世界一流、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端风电塔架专业厂商之一。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整个行业的严冬。
2011年中国风电市场在历经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步入稳健发展期,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持续增长。对于这样的局面,严俊旭其实早有预料。早在2005年天顺风能成立之初,他就认为应该走国际化、大功率的中高端市场路线。在这个市场路线的指引下,天顺风能在业内推进国际化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为公司国际市场开拓铺路。
在与Vestas、GE等海外企业合作中,要想获得对方订单,首先要取得其供应商资格认证。而之前的国际化质量体系帮助天顺顺利通过考察,并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同时获得企业指定供应商资格的企业。
与GE和Vestas等企业的合作取得了海外大客户的丰厚订单,2011年天顺风能的出口占比从2010年的28.92%提高到60.83%,实现了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
然而,就在天顺风能对国际市场满怀信心时,一场针对中国塔筒企业突如其来的“双反”调查开始了。美国风塔贸易联盟于2011年12月29日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输美应用级风塔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12年5月30日,美国商务部最终公布了对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双反”调查的反补贴初步裁定结果,决定对天顺风能适用26%的临时反补贴税率。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天顺风能一方面积极提交法律抗辩,另一方面开始推进生产基地的国际化布局。开始以新加坡公司为国际化平台加快海外工厂布局,并在印度设立公司建设生产基地。
美国“双反”初裁结果公布的13天后,天顺风能公告,天顺公司全资子公司天顺欧洲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Ves-tas和VestasBlades位于丹麦Varde的风塔生产工厂全部经营性资产,出资总额151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1993.87万元。根据双方协议,天顺风能所购买的是所有经营性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设备等。而这项收购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丹麦时以签订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得到见证。
面对让人懊恼的不公平竞争,严俊旭认为,这是因为美国要将我国国有企业和有人大或政协委员担任高管的民营企业统统认定为公共机构,其他公司从这些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均被列入补贴核查范围,因此对其他公司造成不平等待遇。他希望中国商务部能够予以据理力争,为我国制造业争取公平贸易的国际环境。
风电巨头青睐
根据本刊记者掌握的天顺风能与Vestas、GE的已公开合同信息显示,Vestas承诺向天顺风能采购塔筒2012年不少于185套、2013年不少于350套、2014年不少于350套;而天顺风能与GE的合同为1~7月6300万美元的交货,数量相当于2011年收入的60%。这不得不使人联想到天顺风能对于Vestas、GE等国际大型风机厂商的过度依赖。
对此严俊旭认为,虽然从公司销量上来看Vestas、GE是公司最主要的客户,但从其全球采购总量上来讲,这两公司仅占其采购总量的5%左右,占比并不大;而风电行业特点显示,全球前十大整机厂商把握着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90%左右,资源集中也导致了公司主要客户的集中。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拓新的合作伙伴,近期已经完成了Siemens的试订单,与歌美飒、苏司兰等风电巨头合作也在不断推进。
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些国际风电巨头的认可和青睐,是因为天顺风能能够拿出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以此作为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最坚实的内部根基和保障。
“公司严格执行国际相关质量体系规范,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监测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同时,公司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在产品质量、交货保障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赢得了海外客户的信赖和好评。公司注重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已有20多项涉及工艺工装的专利投入应用,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天顺风能董事会秘书这样认为。
寒冬尚未到
寒冬已至,而位于太仓港区的海上风塔基地建设工地却忙得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为年底基地的投产做最后的冲刺。国内最大的海上风塔生产基地在这里建设,业主方是天顺风能。
天顺风能正在推进以IPO募集资金投入为主的海上风电塔架项目,太仓港区一期项目投资7.2亿元。
不为人知的是,天顺风能开始延伸产业链进军风电场开发,以北京天顺为风电场开发投资平台,年内已在广西和吉林设立了2个公司,着手进行风电场开发。
天顺风能未来挑战依然巨大。虽然天顺风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塔筒等属于风电配套设备,对于市场的敏感度要落后于整机厂商,因此对于配套设备厂商来说,真正的寒冬还尚未到来。海外布局能够使企业避开“双反”等不利影响,但是全球化对于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要求很高。另外风场的开发运营是对天顺风能产业链的一种延伸,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在严俊旭看来,清洁能源是全球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风能产业以其成熟的技术和价格优势越来越受各国的重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未来风电设备市场会进行优胜劣汰,从而行业结构将调整得更趋合理,他对此抱有必胜的信心。
而此时他希望的是,政府继续保持对风电行业的政策扶持和更大的投入;引导风电产业重视产品质量,开展有序竞争,推动风电产业日趋成熟。忧心的是,风力发电并网消纳的问题何时能够解决。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