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民间信用中介 银行摸索信用管理“外包”


作者:杨佼    时间:2013-01-11





在浩如烟海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面前,信用和风险管理之难让商业银行“挠头”。而这恰恰让嗅觉灵敏的民间信用中介机构,闻到了巨大的商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12月底,华兴银行和广东银达信用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银达信用”签订合作协议,对信用管理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本报记者了解到,银行“联姻”民间信用中介机构,在珠三角地区已非少数,多家银行和包括网络借贷平台在内的机构携手,进行包括信用评级、资信调查、风险处置在内的广泛合作。

  多位银行业人士认为,这样的合作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成本,填补银行部分配套业务空白,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银行携手中介

  据华兴银行相关人士介绍,双方合作目前尚限于广州分行层面,银达信用为该行提供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服务。该行希望,通过这种合作,增强其抗风险能力,降低监管成本,以及减少监管漏洞,并获得一些客户资源。

  成立于2012年10月的银达信用是一家民间信用评级机构,由广东银达融资担保集团下称“银达集团”控股。其业务范围涵盖信用方式设定、资信调查、信用评价、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信用交易风险控制等、信用管理,主要是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信用评价、管理和咨询等。

  银达集团董事长李思聪向本报记者介绍,虽然签约不久,已有个别项目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信用管理虽然并非银行的主营业务,但却是其信贷业务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配套服务。

  而在东莞,一些银行行动更早。据网贷平台团贷网负责人张林介绍,目前已有六七家银行与其进行了合作。团贷网与当地银行的合作方式,亦与华兴银行类似。张林称,由于主创人员都有银行信贷从业经历,对银行的业务流程非常熟悉,其不仅为银行提供企业资产、负债、信用、贷后管理等一系列调查和服务,还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指导制定企业贷款资料,经其审核后,将符合要求的企业推荐给银行。

  而实际上,在珠三角地区,多家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国有大行,均已开始与中介机构进行合作,范围涉及客户资源、信用调查、贷后管理等信贷业务全流程。

  “银行虽然规模大,但不可能什么都做,从成本角度来讲,也难以覆盖业务领域的每个角落,从市场发展来看,这种方式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上述华兴银行人士说。

  信用管理“外包”

  本报记者了解到,银行和中介的合作,实际上类似于信贷业务中部分环节“外包”的模式。不过,接受采访的银行和相关机构人士对此极为谨慎,仅称是为银行提供主营业务的配套服务。

  从具体业务来看,这种合作多集中于风险、信用调查和获取客户资源方面。

  李思聪说,华兴银行之所以与银达信用合作,主要是看中银达集团长达12年与中小企业打交道的经验。

  据李思聪介绍,经过多年积累,银达信用业务平台包含四大功能,一是形成了积累上万家中小企业客户资源的数据库,可以为银行输送大量优质客户资源;二是向银行提供专业的企业信用和行业风险专业调查报告;三是协助银行进行风险处置,当出现贷款风险时,向银行出具风险处置建议,甚至协助银行进行风险处置;四是对贷款企业的抵质押物进行信用评估,供银行做贷款决策参考。

  据了解,银行贷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贷前调查项目一般多达30余项,最多的甚至达到50余项,走完这些流程,少则数天,多则数月,银行需要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张林称,团贷网虽然是一家网贷平台,但主要业务是资信调查等中介服务,向银行输送客户。在此过程中,客户先通过线下提交融资需求,由其进行信用、资产、负债等调查评估,调查内容包括客户家庭成员、资产、进出货、水电费等情况,共计达到30项,流程亦与银行相同。

  “我们还有一个银行不具备的优势,就是我们做民间借贷认识的人多,随便向同行和担保公司一打听,就知道这个企业能不能贷款,是不是骗贷。”张林说,通过多种方式的调查后,接到企业贷款申请,银行只需要对关键风险点进行复审,就能决定是否贷款。

  市场广阔

  据了解,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建设一直较为薄弱。目前,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有大公、中诚信、联合、上海新世纪四家。而在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领域,信用评级、风险管理中介机构更是少之又少。

  上述华兴银行人士认为,小微企业数量众多,银行的力量鞭长莫及,因此未来银行和民间信用、风险管理机构的合作空间将会非常广阔。

  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部人士亦认为,以业务手段而论,民间借贷和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确实有自身的优势,一些调查手段银行未能掌握,因此填补了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些空白,可以起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我们原来就是一个单纯的民间借贷机构,后来发现银行有这样的需求,决定转型为小微企业融资中介。”张林说。

  李思聪说,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空间,银达集团成立了银达信用。虽然刚刚起步,但希望能成为政府认可、多部门愿意配合的信用评级平台,成为完全市场化的知名信用评级公司,并借此形成自己的中小企业信用指数。

  不过,屡屡发生的网贷平台跑路、担保行业危机,加之监管政策尚未涉及这一领域,出于各种担忧,银行和民间中介的合作,尚处于“地下”状态。本报记者联系数家与民间中介进行合作的银行了解此事,对方均表示,目前只是刚刚进行了一些摸索,且监管方面无据可依,不便接受采访。张林和李思聪亦承认,类似合作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未来的业务模式仍需探索。(杨佼)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