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发布了 《 关于调整公布第十三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L E D产品首入其中 . 一方面 , 节能减排的需求或将在2013年加速L E D灯具的推广 ; 但另一方面 ,供需失衡 、 技术亟待摆脱 “ 进口依赖 ” 等问题仍然摆在行业面前 , 利好是否会即时显现还有待观察。
LED首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1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公布第十三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 》 , 表示对已发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进行了调整,旨在加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工作力度 . 在上一期清单按照财政部《 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 进行重新分类的基础上 , 新一期公示清单品目分类更加细化。
例如,在节能清单中,强制采购的计算机设备细分为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平板式微型计算机;乘用车细分为轿车、商务车;专用车辆细分为厢式专用车辆、集装箱运输车辆、工程作业车辆、通讯指挥车、医疗车和其它专用汽车等。
同时,调整后的采购清单首次增加了L E D照明产品,共涉及84家公司的L E D路灯/隧道灯 、L E D筒灯 、 反射型自镇流L E D灯三种产品。
东方证券分析师周军认为,此次L E D照明产品入选采购清单,其一是节能需求,L E D因更加节能备受青睐;其二是L E D照明产品推广加速的需求,将有利于L E D照明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渗透,从而有望提振L E D照明推广的信心。
为推动国内L E D照明产品的应用,201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 ”规划》,确定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的鼓励消费政策措施,其中将安排2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 E D灯。
上市公司将受益
自2012年5月广东省L E D照明推广规划出台,目前全国已有十余城市出台L E D照明推广规划,2012年10月份L E D照明示范工程招标结果公示,各地L E D照明工程加速,预计随着此次L E D照明产品入选政府采购清单,各地L E D照明推广有望进一步提速,2013年将是L E D照明推广加速年。
根据科技部 2012年发布的《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2015年,L E D在通用照明市场的份额要达到30%,半导体照明国内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政策利好带来上市公司收益的预期,包括勤上光电 、国星光电 、德豪润达 、三安光电 、洲明科技等近20家上市公司产品纳入清单中。
兴业证券分析师刘亮表示,随着L E D封装价格的不断下降,全球各国照明市场随着前期导入和价格下降会逐渐打开;另外,大尺寸和高解析度的面板将会带动2013年的L E D需求,随着尺寸的增大和解析度的增高,L E D的使用颗数也会逐渐增多,这些因素都对L E D公司的成长提供了一些机会 , 大陆L E D企业在资金 、 产能 、 市场渠道等方面都位居行业前列 , 有望受益。
在国际市场方面,2013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停售白炽灯,将带动国内L E D代工订单增长。从各国的L E D发展规划看,美国 、欧盟、韩国 、日本、中国等均提出了L E D照明产品替代率的时程表,其中韩国、日本尤为积极,韩国提出2012年政府办公照明L E D替代率为30%,2015年确保L E D照明产品进入30%的通用照明市场;日本提出2015年L E D照明替代率为50%,2020年L E D照明产品为100%替代率,2030年L E D照明为100%的使用率。
周军表示,随着照明产品多样化,价格进一步下降,国外欧盟全面禁止白炽灯,日本用电紧张,2013年发达国家高电费的地区L E D照明产品将可能加速渗透,利于国内照明出口企业。
短期风险仍存
但亦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L E D行业发展仍有一定风险。首先,L E D行业供需失衡或持续较长时间。其次,L E D照明的应用或并不会因为政策的利好突然加速 , 甚至启动时点或低于预期。再次,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工艺上仍有待突破。
目前,L E D灯的市场价格是传统光源的数倍,高昂价格成为L E D普及的障碍。L E D灯是否能够成为白炽灯的替代品,关键还要看L E D成本能否降下来、市场价格能否降下来。
研究机构SE M I中国L E D产业分析师戚发鑫向记者表示,从时机来说,目前L E D产业还是一个年轻产业,正在发展过程当中;而当今L E D制造业还是处于制造效率低下、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的时期,一种高效制造模式还没有形成,低效率就意味着成本高昂。
周军认为,L E D上游外延芯片2013年新增产能将有所放缓,目前看新增供给主要是已购买设备的投产,设备利用率的提升,产品良率的提升 , 新订购设备较少 , 供求关系有望进一步缓解;下游封装应用由于募投产能的持续释放,供求不容乐观,价格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刘亮认为,L E D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的现状短期内仍然不会改变 , 因此 , 行业通过联盟和合并来控制产能将是一个趋势,各家L E D厂商将纷纷寻求新应用和策略结盟来确保订单和获利空间。
来源:经济参考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