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日本企业今后再次发生篡改数据的情况,日本政府开始修订《工业标准化法》,并强化对“日本工业规格(JIS)”标识的使用和监管,预计明年初将提交国会表决通过。
(图片来源:互联网)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的报道说,日本经济产业省将提高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由过去的最多100万日元升至1亿日元。与此同时,管理体制也将纳入日本工业规格法当中。为避免制造业在一线篡改数据,将建立多人参加的审查体制,而负责品质管理的部门要完全独立等。此外,监管领域也将扩展到矿业产品、物流、旅游和护理等服务领域。
“日本工业规格(JIS)”标识,由日本国家注册机构认证,钢铁、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等领域的高品质产品可以使用,但这一权益因“日本制造”丑闻不断而备受质疑。据悉,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在2018年1月向国会提交上述法案的修正案。《日本经济新闻》说,日本政府希望以此推动企业的改革意识,恢复日本制造的信誉。
今年以来,日产汽车、神户制钢所、斯巴鲁、东丽等知名日企被曝造假和违规操作,而去年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被曝篡改燃效数据,日产涉嫌尾气检测造假遭韩国环境部起诉,对消费者来说仍记忆犹新。
日本爱知大学客座研究员李博认为,日企造假的不正当行为暴露了他们在用工制度、人力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的共同问题,以及相关部门在监管层面的漏洞。李博特别指出,从监管层面看,制造业丑闻频发暴露了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的漏洞。日本政府虽然在法规制定和标准执行上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日本制造业比较成熟,政府过于信赖企业、行业的自律能力,导致国家监管不足。此外,监管机关人手不足也是问题关键所在。
另据共同社报道,东丽(HybridCord)向轮胎厂商等13家公司销售了伪造强度等数据的轮胎增强材料。自2008年4月起至2016年7月共篡改数据149起。东丽在27日公布的外部专家委员会调查报告中指出,考虑到人手不足,以及赶不上交货期是相关负责人篡改数据的动机,而东丽子公司高层对品质保证关注较低。
目前,日本政府和商业都希望将造假丑闻对“日本制造”的负面冲击降到最低。路透社27日援引日本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长的话说,造假丑闻只是个别公司发生的单独事件,并不表明日本制造存在系统性缺陷。该负责人还提醒日本厂商,在面临成本或交货压力时,不能以牺牲品质和商誉为代价。李博认为,上述事件会促使日本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让日本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监管,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细化。而在社会价值观层面上,这些事件会让日本国民和企业冷静和客观地认识日本制造业出现的问题,走出对日本制造的盲目迷信,对重塑日本制造的品质产生积极影响。(记者 王婧 钱铮)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