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最新一次全球乳品贸易(GDT)拍卖会上,乳品平均中标价格为3204美元/公吨,GDT指数跌1%。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对此并不感到担忧,他们更加关心新西兰的天气状况。已经有多家机构预测,由于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潮湿春季,新西兰牛奶减产状况可能持续,这将给乳品价格提供温和上行动力。
季节因素致减产
资料显示,每两周举行一次的GDT拍卖活动为全球交易乳品配料产品设立了业内公认的基准价格,它隶属于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但独立运营。
尽管近期这次拍卖活动的结果显示价格下跌,但一些分析师认为,近期GDT价格指数下跌有其特殊原因,跌势与季节性因素相关。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10月中旬发布的全球乳业调查报告中就指出,该集团今年9月份在新西兰地区收集到1.71亿公斤乳固体,同比下滑2%。由于气候潮湿,8月份产量的同比降幅达到2.5%。报告指出,8月和9月的气候条件影响了新西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牛奶生产。恒天然宣布,将截至2018年5月31日一年内的乳固体收集量预期从15.75亿公斤下调至15.40亿公斤。
还有一些分析师认为,新西兰牛奶产量有下降趋势,由于该国是全球奶制品出口的主要来源国,其牛奶供应减少将导致国际奶价再次回升。
新西兰ASB银行农业经济学家弥敦·潘妮表示,近期奶价的疲软可能和拍卖量的季节性高峰相关。但是,这些因素是暂时性的,供应基本面较弱将在较长时间内主导市场并在年底前推高牛奶价格。
影响不会很大
中金公司分析称,10月进入新西兰丰产季,目前新西兰,尤其是北岛天气欠佳,可能带来原奶收购量同比下降,推升海外奶价。
英国FirstMilk乳品公司已经宣布上调11月份的牛奶价格。
东吴证券近日发布的《全球奶价温和上涨进入新周期,下游利润弹性加大》报告称,在新一轮奶价复苏供给主导下,2018年奶价将温和上涨。2014~2016年国际奶价持续低迷,原奶呈现减产趋势,新西兰、欧盟2017年产量增幅分别为-0.7%和-0.1%,奶牛存栏量不断下滑,2018年全球原奶供给将略微收紧。中国奶粉库存处于周期低位,俄罗斯乳品进口禁令放松,新兴发展中国家乳品进口小幅增加,进口需求缓慢微增。随着经济企稳,渠道下沉和二孩政策实施,中国国内需求将持续复苏,奶价将进入三年新周期起点,国内外奶价价差将进一步收窄。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新西兰牛奶减产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际奶价上行,但影响不会很大。减产会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消耗一些过剩库存,不是坏事。同时,中国作为奶制品进口大国,也要对国际市场变化保持关注,及时调整策略。
据兴业证券监测数据,目前进口奶粉还原奶含税价为3.20元/kg,与中国国内价差保持低位,未来两者有望持续高度联动。中国规模牧场收奶价在3.8元~3.9元/kg的区间,合同外收奶价已达3元/kg以上,充分证明中国市场的原奶余量在减少。该机构判断,中期国际奶价涨幅传导至中国市场将是温和抬升的态势,全年预计涨幅在3%~5%左右。(张日)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