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年度经济展望,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3.71%。对此,工银国际在其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正进入强势的换挡期,经济增长的引擎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中美经济的双核稳定作用持续显现,科技进步、政策微调、治理改善和信心趋强将有力促进全球经济内生复苏动能的自我修复。
资料图:全球经济(图片来源:互联网)
不过,报告同时提醒,经济换挡也有风险,复苏能否在新挡位长期运行尚存较大变数。
新兴经济体引领复苏
根据IMF的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有望实现3.71%的增长,增速不仅高于2008~2017年危机爆发期间年均3.33%的增速,还高于1980~2017年历史平均3.48%的增速。
报告援引数据资料指出,2018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值比2016年提升0.49个百分点,两年间的再加速力度为近7年最强,并远高于0.08个百分点的历史均值。如果全球经济复苏按照IMF预测有序推进,那么,全球经济2018~2022年的预期增长均速将达到3.73%,明显高于历史趋势水平和此前5年水平,增长中枢有望上升至全新挡位。
其中,报告认为,新兴经济体将在本轮全球经济复苏中充当引领的角色。报告预测,2018年,新兴市场有望实现4.85%的经济增长,增速高于4.54%的历史平均水平,并比2017年提速0.2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2018年,发达国家只有望实现2.03%的经济增长,增速低于2.43%的历史平均水平,并比2017年减速0.14个百分点。而2018~2022年的5年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有望升至4.98%,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则预计降至1.78%。
报告进一步预测,2018年,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望达到77.72%,比2017年上升2.46个百分点,比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上升6.17个百分点。此外,从国别看,最“稳定”的中美经济在复苏换挡过程中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特别指出,在2017年10月的预期更新中,IMF将2017年和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2.18%和2.34%,并将2017年和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均上调0.1个百分点至6.77%和6.5%。其中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4月至今的7次预测中,IMF对中国经济增速进行了6次调升,1次调平,这充分验证了中国经济超预期反弹的强劲特质。2018年,作为全球最大、最稳定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济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总计42.45%,高于历史平均的35.86%和危机爆发期间的42.13%。其中,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增长贡献尤为醒目,2018年,中国的贡献率有望达到32.91%,高于历史平均的21.3%。
有风险也有机遇
尽管经济复苏前景光明,但报告也提醒,经济换挡有风险也有机遇。
报告指出,一方面“换挡风险”表现为状态反复风险,即经济复苏从低速挡位提升至高速挡位后,新状态极不稳定,甚至出现被迫再度换回低速挡位的危险。具体而言,状态反复风险主要是长期结构性风险,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内生性下降、两极分化多层次加剧、收入增速长期放缓、岗位消失渐成趋势等,需要全球政策从需求侧向结构侧换挡才能有效应对。
另一方面,报告指出,“换挡风险”表现为转换过程风险,即在全球经济迎来“新开始”的过程中,由于伴生的宏观“乱纪元”的干扰,状态转换遇到阻塞,甚至出现无法完成的危险。具体而言,转换过程风险主要是短期摩擦性风险,包括贸易保护主义、竞争性贬值、经济孤岛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需要全球政策从割裂转向协同才能有效应对。
不过,程实表示,只要各经济体加快推动经济从需求侧向供给侧的重心转换,经济复苏的换挡风险即可避免,从投资角度而言,复苏换挡的机遇甚至大于挑战。
报告进而建议,在经济复苏换挡期进行投资,一是要将长期投资的重心从金融市场转向实体经济,从波动性套利转向趋势性逐利。二是投资要借力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换挡,把握新兴市场相对于发达市场的阶段性比较优势。三是投资要对复苏换挡过程中的长短期风险保有高度警惕。四是提前布局具有全要素生产率提振效应的活力领域,把握全球政策从需求侧向供给侧换挡的必然趋势,充分借力结构性政策的政策红利。(杨舒)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