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油价网报道,全球炼油业正处在十字路口。地区需求的变化、日益增加的可持续发展压力,以及对能源安全的担忧,正在重塑全球炼油格局。
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研究显示,虽然全球炼厂数量有所减少,但由于原油加工需求不断上涨,整体产能还是在增长。过去20年,全球初级炼油日产能增加了约1350万桶。相比之下,全球炼厂的绝对数量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一直在稳步减少,原因是基础设施老化、利润空间缩小,以及随着电气化进程推进燃料需求减弱。
如今,亚洲正推动全球炼油产能增长,中国与印度是主要推动力,其次是中东地区。中国过去20年炼油日产能几乎翻了一番,从2005年的1060万桶增加到2025年的1880万桶,成为精炼石油产品主要出口国。印度日炼油能力从2005年的290万桶增加到今年的520万桶。中东炼油企业原油加工量从每年约800万桶增加到1300万桶,主要扩建项目集中在沙特和阿联酋。
Rystad石油与天然气研究部门副总裁阿恩·斯凯耶尔兰德表示,亚洲正推动全球炼油业需求增长,亚洲油气企业专注于建设大型且一体化的炼厂,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油气需求。相比之下,由于成本高昂且未来燃料需求变化存在不确定性,欧洲和美国的炼油业规模正在萎缩,一些老旧、效率较低的炼厂逐渐关闭。这种转变引发了大规模的整合潮,其中规模较小、灵活性较差的炼厂正在关停,而更大、更具适应性的炼厂则通过规模经济的优势占据上风。如今,几乎所有新炼油项目规模都更大,且更具经济可行性。
然而,排放趋势却呈现矛盾的局面。全球炼油业的排放强度保持相对稳定,但绝对排放量却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亚洲炼厂总排放量大幅上升,这是由于产能和产量的快速增长所致。亚洲新建炼厂在设计上往往消耗更多能源,但由于采用了现代技术,每桶原油的碳效率往往更高。虽然北美和欧洲的排放量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但主要是由于改造工程和炼厂关闭,而非像亚洲一样实现了碳效率的提升。随着气候政策的收紧,先进和落后炼厂之间的差距预计进一步扩大。
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并运营大型炼厂的公司而言,欧洲、北美与亚洲的运营策略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排放管理方面。雪佛龙和道达尔能源更侧重于整合已有产能并进行现代化改造,而非新增产能。雪佛龙每年在帕斯卡古拉和帕萨迪纳等老炼厂进行约15亿美元的升级投资,虽然资产老化,但利用率仍保持在86%。道达尔能源则致力于打造低碳未来,率先将先进的生物燃料技术融入炼油业务组合。
国家石油公司则积极扩张以整合下游产能。沙特阿美通过每年几十亿美元的投资扩大炼油业务版图,开发了吉赞等先进炼厂,与道达尔能源合资建设SATORP炼厂等。虽然这些项目提升了产能,但碳排放强度也更高,平均为每桶4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中岳)
转自:中国石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