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效应”或短期提振法国经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26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7月2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权威机构预计,法国经济将受益于赛事带来的提振效应,可能会推动第三季度经济出现约0.3%的额外增长。分析人士指出,奥运会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不会长久,法国中长期面临债务压力大、大选结束后政局动荡导致经济政策不稳定等风险。


  短期提振效应可期


  法国国家统计局(Insee)日前表示,受益于巴黎奥运会的提振,法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计将会额外增加0.3个百分点,整体经济增长率达到约0.5%,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1.1%。


  Insee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主要原因将是旅游业的增长,以及奥运门票销售、转播权益与广告收入。不过,因为奥运带来的一次性效益在赛事结束后就会消退,预计今年最后一季度经济增长将会下降0.1个百分点,这个假设来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后的观察。


  伦敦和巴黎都是有着发达经济、重要旅游地区、成熟基础建设的欧洲城市。根据Insee数据,英国2012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受益于奥运会增加0.2至0.3个百分点,整体增长率达到1.0%。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举办奥运会可以明显促进主办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机构WalletHub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已有约250万张巴黎奥运会门票出售给海外人士。


  美国雪城大学体育传播学教授丹尼斯·德宁格表示,预计前往巴黎观看奥运会的游客总花费将达到28亿美元。这对巴黎地区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将持续到下一个十年。


  法国旅游发展署首席执行官卡罗琳·勒布歇日前表示,此次奥运会预计将吸引世界各地的数百万游客到访法国,并吸引约30亿电视观众观看赛事。法国旅游发展署除了将努力建设可持续的赛事遗产,也将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法国在各领域的成就和各地的旅游资源,并帮助法国旅游从业者进行相关规划,为游客们的法国之旅提供更好的体验。预计奥运会有助于增加法国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提升旅游行业的接待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活动组织经验和能力,吸引国际游客延长在法国的旅行时间,从而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不过,外媒报道指出,同期住宿成本飙升、法国政治不稳定与治安问题,可能会让许多民众望而却步,整体效益或没有预期中的强劲。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东道国政府经常表示,尽管举办奥运会可能会亏钱,但也有望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进行急需的基建改造来提振当地经济。围绕这些方面的经济效益更加难以量化,一些研究认为,有关奥运会可以提振就业以及带来其他效益的说法过于笼统。


  与其他热门旅游城市类似,巴黎已相当拥挤与昂贵,奥运会反而让原本计划到访的游客延迟或取消行程。为避开奥运人潮,游客可能会转到其他城市旅游,导致法国在这个夏天损失将近1亿美元。法国航空母公司法荷航集团预计,6月至8月的营业额会因奥运会减少1.8亿欧元。


  除了机票价格,旅馆价格也水涨船高。旅馆数据公司STR指出,对比去年同期,巴黎高档旅馆的房价将高出45%,伦敦和罗马则仅有个位数增长。


  经济中长期风险犹存


  本月法国国会选举和即将与欧盟展开的财政谈判给法国带来多重不确定性,可能对经济造成长期影响。


  Insee指出,国民议会分裂成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三派,且三方选票皆不过半,下一届内阁的组成与政纲仍是未知数。


  Insee资深研究员罗谢指出,针对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法国政局当然是一项重大的影响因素。


  路透社报道称,法国政党之间的纲领截然不同,根本没有合作的传统,不能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穆迪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如果政治角力导致法国的财政和债务指标大幅恶化,那么这个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的主权评级也可能面临风险。


  法国政府近期将就如何缩小预算赤字与欧盟进行谈判。现任政府的计划基于1%的经济增速,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仅为0.8%。


  截至2024年3月底,法国公共债务增至近3.16万亿欧元,约占GDP的111%。2023年,法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10.6%,远超《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预计,2024年至2026年,法国预算赤字平均将占GDP的4.6%,高于此前预测的3.9%。到2027年,法国预算赤字仍将达到GDP的3.5%,高于法国政府2.9%的目标。


  路透社文章指出,法国左翼政党提议大幅增加支出,有关财政政策的分歧以及极右翼国民联盟不断吸引选民的前景令投资者感到不安,法国资产在资本市场承压。(记者 闫磊)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