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有所降温,但依旧强劲,与此同时,通胀率仍持续高于2%的目标,通胀上行风险不可不防,因此,尽管投资者对美联储年内将启动降息的预期增强,但降息时点却一再推迟。分析指出,目前美国利率水平仍有必要维持在高位。
利率连续六次维持不变
美联储5月1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并自6月起放缓资产负债表缩减速度。这是美联储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第六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在当日发表的声明中说,通胀率虽在过去一年有所缓解,但仍处于高位。近几个月,美联储在实现2%通胀目标方面“缺乏进一步进展”。在对通胀率持续向2%的长期目标迈进抱有更大信心之前,美联储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是不合适的”。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眼下美国劳动力市场需求依然强劲,通胀超预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推迟降息可能是合适的”。
分析指出,这表明美联储仍在考虑推迟降息,直到对通胀正在稳步放缓至目标更有信心。降息将有助于降低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成本。
美联储理事米歇尔·鲍曼3日表示,利率保持在当前高水平的情况下,美国通胀可能会进一步降温,但仍然存在一些通胀上行风险,比如地区冲突的溢出效应可能会扰乱全球供应链并导致价格上涨,增加财政刺激措施也可能刺激需求。
鲍曼表示,考虑到这些风险,以及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密切关注经济数据,评估货币政策的适当路径。就目前而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似乎是限制性的”。
美联储从2022年3月到2023年7月共上调了11次基准利率,使其达到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高利率影响下,通胀稳步降温,从2022年6月9.1%的峰值降至3月的3.5%。
今年以来,在稳定的消费者支出的推动下,就业市场和整体经济的韧性使通胀率持续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新增就业依然强劲
就在美联储宣布第六次维持利率不变后不久,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出现降温迹象。美国4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仍然强劲,但雇主的招聘规模显著缩减,这表明高利率可能正开始抑制强劲的就业市场。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4月美国非农部门新增17.5万个就业岗位,远低于3月的31.5万个,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24.3万个;失业率从3月的3.8%升至3.9%,高于市场预期的3.8%;员工平均时薪环比上涨0.2%,不及市场预期。美国4月员工平均时薪同比增长3.9%,为2021年以来首次跌至4%以下。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4月失业率意外上升,非农新增就业人数收窄至6个月来最小增幅,表明就业需求正在放缓,劳动力市场在经历年初持续增长后正在降温。员工薪资涨幅收窄可能有利于通胀形势好转。
据美联社报道,小时工任务和培训管理在线平台WorkJam首席执行官史蒂文·克莱默表示,提高工资的压力已经缓解。但他注意到,公司更注重为工人提供轮班灵活性,允许工人换班或选择轮班时间。面对仍然顽固的通胀,这些工人越来越多地通过兼顾多项工作来应对账单压力。
同时,也有分析指出,即使4月份的就业增长放缓,增长步伐仍然稳健。新增就业数量仍远高于维持稳定失业率所需的10万个的门槛。随着美国家庭继续保持稳定的支出,许多雇主将不得不持续进行招聘以满足客户需求。
尽管4月美国失业率从3.8%上升至3.9%,但这仍是失业率连续第27个月保持在4%以下,创下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持续最长的纪录。
富国银行经济学家迈克尔·普格利斯表示,17.5万个新增岗位仍然相当强劲,低于4%的失业率也仍然健康。
年内或降息一至两次
非农就业数据是美联储决策的重要参考之一。在最新就业数据发布后,美国股市上涨,国债收益率下跌。市场认为,就业市场的放缓,以及4月工资增长的放缓,可能会受到美联储的欢迎,美联储在未来数月降息的可能性增加。
最新就业数据发布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上至少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由61.6%上升至66.8%。
约翰·汉考克投资管理公司联席首席投资策略师艾米莉·罗兰认为,最新就业数据减轻了投资者对经济可能过热的担忧,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
高频经济公司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鲁比拉·法鲁基表示,就业人数在第二季度开始时放缓至一个不错的速度,加上工资增长放缓,这对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是个好消息。目前的经济数据也支持美联储今年做出降息决定。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加彭表示,预计美联储将于今年12月启动降息,在2025年有四次25个基点的降息,到2026年年中联邦基金利率或降至3.5%至3.75%。
今年年初,一些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今年甚至会降息六次,不过目前大部分预计为一次到两次。(记者 王婧)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