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近日投票对《自然恢复法》草案表示支持。该法案旨在加快恢复欧盟因工业发展而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有分析认为,欧洲议会内部对这一重要法案仍存显著分歧,凸显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疲态。
分歧难以弥合
欧洲议会近日投票对《自然恢复法》草案表示支持,呼吁欧盟在2030年之前出台能覆盖至少20%陆地和海域面积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措施。
此次有关《自然恢复法》的投票备受外界关注,投票结果凸显欧洲议会在这一问题上的明显分歧。这项草案仅以微弱优势通过:336票赞成,300票反对,13票弃权。
2022年6月,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提出了《自然恢复法》,该法案被视为欧洲生物多样化战略的核心支柱,也是“欧洲绿色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绿色协议”则是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行动。
德新社的报道称,《自然恢复法》是欧盟恢复受损自然生态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因为超过80%的欧盟自然生态系统状况不佳。如果《自然恢复法》不能通过,欧盟的碳中和目标将岌岌可危。但《自然恢复法》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此次投票以微弱优势通过《自然恢复法》草案,预示着明年议会选举在相关问题上的分歧恐难以弥合。
德新社的报道称,在2024年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之前,该法案已成为一个竞选问题。欧洲人民党(EPP)尤其反对该法案,认为其将有碍欧洲粮食安全,损害农民利益,并使风能和水电等能源设施的建设受到不利影响。一些立法者则指责欧洲人民党将该法案当作“政治足球”,使环境保护倒退。
欧洲议会表示,恢复生态系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降低粮食安全风险的关键。该法律草案不会强制在欧盟建立新的保护区或阻止新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自然恢复法》现在仍面临考验。此次投票之后,欧洲议会将开始与欧盟成员国就立法的最终形式进行谈判。
欧洲议会议员塞萨尔·卢埃纳呼吁各方争取在本届议会任期结束前达成协议,并通过这一“欧盟历史上首个关于自然恢复的法规”。
科学家力挺法案
尽管《自然恢复法》在欧洲议会遭遇阻力,一些农业组织也发起了抗议活动,但不少科学家仍然大力支持这项法案。
据外媒报道,《自然恢复法》将为整个欧洲大陆退化的生态系统设置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许多科学家团结一致支持这项立法。大约6000名研究人员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列出8个科学证据反驳相关规定会威胁就业、减少农业产量或损害渔业的观点。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家约阿希姆·克劳德特认为,与其说这是工业与环境的较量,不如说是短期目标与长期愿景的较量。克劳德特说,科学家将密切关注进展,他还希望欧洲将联合国于2022年12月商定的一些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写入该法律。
据法新社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和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近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欧洲应该为气候变化引发的更多致命热浪做好准备。报告指出,欧洲去年的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2.3摄氏度,成为全球变暖速度最快的大陆。导致作物干枯的干旱、创纪录的海面温度上升和前所未有的大面积冰川融化将是气温上升带来的后果。
2022年是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今年欧洲预计仍将面临一个酷热的夏天。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在欧洲,高温“加剧了严重且普遍的干旱状况,引发严重山火,造成欧洲过火面积之大达到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位,并导致数千人因高温而死亡”。
不久前,欧洲议会提议,从2023年起,将每年7月15日作为欧盟纪念全球气候危机受害者的日子。2021年7月,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地发生的致命洪水造成超过两百人丧生。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欧洲绿色协议”,首次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欧洲绿色协议”将包括一系列绿色立法,这些立法将可能颠覆未来的供应链和几乎所有行业的规则。
有分析指出,欧盟要想实现碳中和目标,还需加快布局相关行动。“欧洲绿色协议”“REPower EU”能源计划以及《净零工业法案》等计划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欧盟每年将需要大量投资来帮助实现这些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转型目标。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什·谢夫乔维奇表示,欧洲投资银行应该为绿色和生物技术,以及原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战略投资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尖端项目,并呼吁包括政府预算和欧盟资金在内的公共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
据美联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分管环境及能源事务的执行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近日警告说,更多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仍然花费在化石燃料领域,而不是用于应对气候变化。
蒂默曼斯警告说,全球变暖的速度比人们担心的更快,扰乱了全球的天气模式,对弱势群体的打击最大,各国政府需要拿出可靠的计划来应对危机。(记者 王婧 综合报道)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