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统计局5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仍然高于市场预期,且核心通胀升至30年新高。这加大了英国央行继续加息的压力。与此同时,英国经济滞胀特征进一步显现出来。
核心通胀升至30年新高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高于市场预期的8.2%,并且仍远高于英国央行2%左右的目标水平。
其中,英国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胀率意外同比跃升至6.8%,此前经济学家普遍预期为6.2%。此外,服务业CPI同比上涨6.9%,高于前值6.6%和英国央行此前预测的6.7%。这两项指标均创下1992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格兰特·菲茨纳表示,由于4月没有重现去年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英国通胀率与前几个月相比明显下降,但年度的食物价格涨幅仍然接近历史最高值。
4月英国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继续上涨,同比涨幅为19.1%,导致整体通胀率居高不下。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英国3月CPI同比上涨10.1%,2月CPI同比上涨10.4%。
与此同时,英国的租房市场价格也在上涨。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英国房租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8%,伦敦房租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为2012年11月以来单月上涨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有机构指出,英国的通胀持续时间将超出英国央行的预期。英国智库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预测,到今年年底,英国通胀水平仅能降至5.4%左右,预计到2025年第三季度,英国通胀才会回到1.3%至1.4%左右。
英国央行预计,2023年英国通胀率将大幅下降,但担心即使在能源价格大幅下跌后,价格压力仍将持续。食品杂货价格使通胀居高不下,经济比预期更具弹性,劳动力市场仍然极度紧张,加剧了薪资压力。
英国首相苏纳克年初曾承诺今年将通胀率降低一半。但通胀的粘性比英国央行预期的要高,在过去两个月,通胀都出现意外上升。
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表示,尽管在积极抗通胀的努力下,英国通胀率已降至个位数,但食品价格仍上涨过快。因此,今年除了继续为家庭提供约3000英镑的生活费支持外,还必须坚决执行降低通胀的计划。
英国央行或继续加息
据法新社报道,从市场预期看,英国4月通胀率依然较高。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詹姆斯·史密斯表示,英国4月通胀率高于几乎所有人的预期,包括英国央行,这无疑增加了6月再次加息的可能性。
去年4月以来,英国通胀形势不断恶化,去年10月CPI同比涨幅达11.1%,创40年来新高,此后开始小幅回落。为控制通胀,英国央行自2021年12月以来已连续12次加息,基准利率升至4.5%。
虽然通胀率几个月来首次降至个位数,但英国央行把加息周期延长至整个夏季的压力仍在加大。“鉴于通胀率比英国央行预期还要顽固,目前几乎可以肯定英国央行将在6月把利率从4.50%提高到4.75%,然后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进一步加息。”凯投宏观首席英国经济学家保罗·戴尔斯表示。
在通胀数据意外强劲后,瑞士信贷上调了对英国利率的预测,预计英国央行将在今年将基准利率上调至5%。“预计英国央行将再加息两次(6月和8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瑞士信贷首席英国经济学家索纳利·普哈尼24日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
雷蒙德-詹姆斯投资服务公司欧洲策略师杰里·巴特斯通-卡尔表示,这一核心CPI数据,尤其是服务业CPI的上涨,对陷入两难的英国央行造成了沉重打击。“目前可能还远未达到加息的峰值。”
超出预期的数据刺激市场加大加息押注之后,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警告称,英国通胀具有粘性,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回落。贝利否认英国正遭受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的困扰,但他承认,英国央行正在努力应对顽固的核心价格上涨压力和“非常紧张的劳动力市场”。
经济滞胀状态进一步显现
近期公布的经济指标显示,5月英国经济增速已出现放缓。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3日公布数据显示,英国制造业萎缩力度进一步加大,5月制造业PMI从4月的47.8下跌至46.9。今年前几个月一直稳定上涨的英国服务业在5月也转为下降,服务业PMI从4月的55.9降至55.1。整体来看,5月,英国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内的综合采购经理指数从4月的54.9下降至53.9。
分析师指出,英国经济在夏季将面临更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尽管包括煤气在内的能源价格在下跌,但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的提高和即将上调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会将能源价格下跌的利好影响冲抵掉。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经济主管苏伦·蒂鲁指出,增税将对居民的消费支出和企业的投资意愿造成挤压,加上利率上升的滞后影响,英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可能弱于英国央行目前的预期。
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最新季度经济展望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英国经济将继续维持低增长和高通胀的状态,最贫困的家庭急需政府救助。一些机构指出,英国经济尽管今年不会出现萎缩,但增长也可能不及英国央行预期,滞胀特征将更加明显,且滞胀的延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记者 秦天弘 综合报道)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