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美和亚洲多国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受强势美元等因素影响,多国贸易逆差加剧。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全球货币政策路径显现更明显分化趋势,这将令美元汇率近期仍然高企,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力度加强。
贸易逆差困境加剧
受强势美元和能源价格推升进口成本影响,多国贸易逆差出现加剧和恶化趋势。
日本财务省11月9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报告显示,由于原油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叠加日元大幅贬值令日本贸易收支恶化,日本2022财年上半年(4月至9月)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58.6%,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根据报告,上半财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额为4.85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45日元),同比减少6.86万亿日元。
数据显示,货物贸易方面,由于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等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日本2022财年上半年进口额增长47.1%至58.76万亿日元,贸易收支由去年同期的顺差转为逆差,逆差额9.23万亿日元,创历史同期最高。
韩国海关部门本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整体出口额下降5.7%,降幅大于经济学家预估的2.1%。按工作日计算的日均出口下降7.9%。与此同时,韩国10月进口额增长9.9%,达到591.8亿美元,远超经济学家预估的增长6.9%。形成贸易逆差67亿美元,为连续第七个月出现逆差。
由于韩元对美元持续走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业界预计韩国可能出现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年度贸易逆差。今年韩元对美元已贬值17%,是同期表现最差的亚洲货币之一。
同样遭受逆差恶化威胁的还有欧元区,该地区8月的贸易收支逆差扩大至约510亿欧元,创下2015年以来最高纪录,显示资金外流仍未停止。
美元走强也削弱了美国本身出口,本月公布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美国9月贸易逆差扩大近12%,达到733亿美元,创三个月高点。
多国采取应对措施
为了稳定外汇市场,多国酝酿或开启“货币保卫战”。
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秋庆镐10日在国会预算决算特别委员会全会上就近期汇率剧烈波动一事表示,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并未过度干预汇市。但秋庆镐指出,若汇市出现急剧的单边行情或暂时性的供需严重失衡,政府将采取应对措施。国际机构也建议各国政府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稳定汇市。据韩国媒体报道,今年9月,韩国养老基金与韩国央行时隔14年重启外汇互换交易,以转移该基金的部分外汇需求,支撑迅速走软的韩元汇率。
日本财务省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9月29日至10月27日,日本为支撑日元汇率,耗资6.35万亿日元干预汇市,规模创下有史以来之最。
再如,为了应对印度卢比的大幅贬值压力,印度央行和政府在第三季度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卢比贬值压力,包括对黄金征收进口税、增加外汇流入措施等。印度央行行长达斯多次指出,印度央行对卢比对美元汇率没有具体目标,但对卢比汇率的大幅波动不可接受。
越通社10日文章称,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和美元升值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本币越南盾汇率稳定,越南国家银行准备了多项干预外汇市场的措施。
汇率震荡基础犹在
由于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与多国货币政策的差异对汇市冲击效应短期内仍较为显著,强势美元对各国贸易的风险和威胁难消。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称10月全球加息速度明显放慢,相当于与美国激进加息的步调差异有所放大。
文章援引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全球3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准利率动向与最新的各国央行公告进行统计,发现10月全球央行的加息幅度为6.75%,降至顶峰(7月为24.5%)的约四分之一。
文章称,各国央行加息意愿的温度差已开始扩大。美国重视遏制通货膨胀,而英国和欧盟等将转向顾及经济。调整加息速度将缓解对经济的打击,但存在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和本国货币对美元贬值等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最近发表一篇论文,研究汇率波动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衡量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自今年年初以来上涨10%,相比2021年6月的近期低点回弹15.2%,与2011年8月的12年低点相比则上升了46.8%。
国际清算银行将美元升值归因于三个因素:由于石油价格走高影响到作为石油进口国的欧洲各国和日本,美国的贸易条件改善;由于美联储在加息方面比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更加积极,货币政策立场出现分化;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令资金逃向美元资产。业界普遍认为,以上因素近期难以消除。
国际清算银行的分析显示,总体上美元走强不利于世界经济,因为美国加息收紧了贸易融资流动性,并对以美元借贷的主权国家和企业的金融稳定构成压力。
荷兰国际集团首席国际经济学家詹姆斯·奈特利表示,强势美元对欧盟贸易和经济前景带来挑战。由于能源进口成本大涨,此前多年一直保持贸易顺差的欧盟今年已持续出现贸易逆差。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欧洲经济面临更大下行压力、欧盟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美元汇率得到提振,并对欧美之间的资本流动产生重大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则表示,随着美元升值降低美出口竞争力,以及海外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削弱对美商品需求,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将会减弱。(记者 闫磊 综合报道)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