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天气冲击欧美经济活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8-19





  北半球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影响了欧美国家多项经济活动,能源、农业、运输等多个产业受到直接冲击。世界气象组织和业内专家建议,各方应利用新技术、加大绿色产业投资等手段应对高温等极端气候影响。


  全球热浪持续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表示,全球范围内,今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比1991年-2020年参考期高出近0.4摄氏度,只比2019年7月略低,比2016年7月略高。北半球陆地温度普遍远高于平均水平。以欧洲为例,这里大部分地区较以往更加干燥,一些国家的降水记录跌至历史最低,严重打击了当地经济,尤其是农业活动,并增加了野火风险。这种异常炎热和干燥的天气8月仍在继续。


  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数据显示,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部分地区7月均出现40摄氏度以上高温;伊比利亚半岛最高温度超过35摄氏度的天数也异常增多。


  美国7月大部分地区遭遇几轮热浪,白天温度超过37.8摄氏度,导致创纪录的能源需求。在南半球,南美洲中部和非洲南部许多地区气温高于平均水平,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附近的海洋温度也高于平均水平。


  总部位于纽约的非营利气候风险研究组织“第一街基金会”的最新报告称,美国将很快出现一条“极端高温带”,覆盖的地区将从2023年的50个县扩大到2053年的1000多个县。研究显示,目前暴露在“极端高温带”的美国人约为800万,在未来30年内,受其影响的美国人预计将激增至约1亿人,也就是说受影响的人数将增加约13倍。


  多国产业受冲击


  由于今夏高温不退、干旱严重,欧美多国发电、农业、运输等行业受到罕见冲击。


  挪威咨询企业吕斯塔德能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欧洲今年前7个月水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两成,核能发电量减少12%。高温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的蒸发量加大,水位下降。以意大利为例,水电占该国总电力产量的20%,但该国过去12个月水电产量骤减40%。西班牙的水电产量也大幅下降44%。


  干旱也波及核电,法国受到的影响尤其大。由于自然水域水温较高,影响核电站冷却反应堆用水,法国电力公司多家核电站近日减产。


  法国政府本月5日成立一个危机应对工作组协调各部门工作,以应对旱情。法国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说:“这是法国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高温引发的干旱也在影响农业。英国国家干旱小组的文件显示,英格兰各地普遍出现农作物歉收。由于无法灌溉,预计有一半的马铃薯作物会歉收,即使是通常耐旱的玉米等作物,也出现了歉收。随着水库的快速排空,灌溉选择正在减少,该组织预计包括胡萝卜、洋葱、甜菜、苹果和啤酒花在内的农作物产量将损失10%至50%。由于奶牛缺乏食物,全国的牛奶产量也有所下降,野火使大片农田处于危险之中。农民正在决定是否为明年播种作物。


  干旱给德国经济造成严重后果。因为水位过低,莱茵河的运输能力仅剩下不足三分之一。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有智库研究报告显示,高温导致美国劳动者生产力下降,预计每年会给美国造成约1000亿美元的损失。随着极端高温天气变得更加频繁,报告预测称,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2000亿美元,预计未来美国东南部和中西部的极端高温天气将更为频繁,这两个地区受到的经济损失也将最为惨重。


  综合施策积极应对


  面对愈发频繁的高温和极端气候现象,业内人士建议加大绿色投资,出台低碳产业支持政策。


  法国“环境时事”网站的文章认为,鉴于全球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世界各国应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应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完善的预警系统和防御设施,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并减少各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应对气候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多灾种的早期预警系统、加强气象预报。研究显示,世界上有1/3的人口,尤其是在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仍然无法获得早期预警系统提供的预警信息。为此,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今年3月共同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推动实现早期预警服务的全民覆盖,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表示,开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种植树木、培育草原等方式,以及修复和改良生态系统,可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建议,除了制定高层、宏观的战略规划之外,私营企业和投资者也可以参与支持,比如投资建设抗飓风房屋、高效灌溉系统、韧性微电网,在灾害发生时减少供应链和物流中断,并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


  针对热浪侵袭,印度和巴基斯坦实施了相关行动计划,包括启动高温预警系统,提醒卫生工作者、社会机构、居民为热浪做好准备。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并保持公园开放,方便人们遮阴纳凉等,以降低高温死亡率并减轻社会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各国采取多灾种、跨部门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方法,应对灾害风险。卫星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包括遥感、无人机和搜救机器人等新型工具及技术可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闫磊 综合报道)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