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多措并举帮助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内蒙古采取技能培训、产业带动、外出务工等多种措施帮助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持续提高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
    2022-06-20
  • 山西省农信社启动助力乡村振兴七大行动

    山西省农信社启动助力乡村振兴七大行动

    山西省农信社近日启动助力乡村振兴“百行进万村 争创主办行”行动,实施七大行动22项举措,推动全系统金融资源、金融人才向乡村振兴集聚。
    2022-06-17
  • 重庆将实施六大工程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由重庆市商务委制定的《“实施六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正式出台。重庆将实施六大工程,畅通农村商贸流通渠道,推动农村商业提质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2022-06-15
  • 截至5月底江西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37.5万人

    记者近日从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召开的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驻村帮扶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截至5月底,江西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37.5万人,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的105%,监测对象劳动力实现就业4.8万人。
    2022-06-14
  • 三重保障更安心 医保扶贫防返贫

    甘肃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贾润泽说,2021年,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全部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财政支付参保资助资金10.1亿元。
    2022-06-13
  • 国家乡村振兴局多举措稳就业防返贫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要多措并举拓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渠道,确保完成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这是最基本要求,也是必须守住的“底线”,坚决防止因就业不稳出现规模性返贫。
    2022-06-10
  • 动态监测 用好政策 精准帮扶 江西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37.5万人

     6月2日,记者从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召开的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驻村帮扶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江西省从动态监测、用足政策、精准帮扶等方面入手,做到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五个清楚”
    2022-06-09
  • 2021年内蒙古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超1.4万元

    2021年内蒙古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超1.4万元

    “2021年底,内蒙古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951元,同比增长13.98%,位居全国25个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省区市的第三位。”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薛勇介绍道。
    2022-06-08
  • 我国坚持脱贫人口全年就业3000万人目标不动摇

    我国坚持脱贫人口全年就业3000万人目标不动摇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措施尽快落地见效,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2022-06-08
  • 湖南:聚焦监测帮扶 筑牢返贫防线

    记者从湖南省乡村振兴局获悉,去年以来,湖南省将防止返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今年5月份,全省共认定返贫监测对象34.1万人,并对返贫监测对象实施“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目前,全省65.1%的返贫...
    2022-06-07
  • 广西试点“乡村振兴+行动学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记者从5月26日召开的2022年广西“乡村振兴+行动学习”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获悉,全区“乡村振兴+行动学习”试点工作各项目组织有力、进展顺利,较好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2022-06-06
  •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历经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重庆交出了脱贫攻坚的硬核答卷:18个贫困区县全部脱贫摘帽,191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动态识别的19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22-06-04
  • 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健康扶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累计帮助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建立了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开展动态监测
    2022-06-02
  • 消除“空白点”、大病有保障、政策有衔接——健康扶贫给农村群众带来健康“获得感”

    消除“空白点”、大病有保障、政策有衔接——健康扶贫给农村群众带来健康“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驶上“快车道”。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健康是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
    2022-06-0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