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产业,不困于穷——各地产业扶贫成效综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30





  北京烤鸭大名远扬,但也许人们没有想到,很多制作北京烤鸭的鸭胚是从新疆“飞”来的——和田地区洛浦县依托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水质发展肉鸭产业,如今已是全国第二大北京四系鸭繁育养殖基地。


  在洛浦县山普鲁镇博斯坦库勒村的奋斗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阿布来提·热杰普去年9月当上了饲养员,如今月收入近3000元。


  和阿布来提·热杰普一样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从而摆脱贫困的人,各地都有很多。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帮扶政策已覆盖98%以上的贫困户。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各地产业扶贫不仅涌现出凉山花椒、怒江草果、临夏牛羊等特色品牌,还培养了一批联贫带贫的新型经营主体。随着企业入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纷纷兴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为主的带贫模式不断创新。


  广东省郁南县平台村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后,在昔日荒山上打造起综合种养小区。政府建设鸡舍,企业提供鸡苗、技术、销售等,农户负责养殖管理。10栋共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鸡舍棚顶加装了光伏板,周边空地种植了芳香樟,走出了“种养结合、农光互补”的产业扶贫新路。


  近年来,很多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贫困地区累计培育引进各类企业6.76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


  “产业扶贫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举措。”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随着“扶贫先扶智”理念深入人心,产业扶贫的科技含量节节升高。全国4400多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15000多名专家参与产业扶贫,贫困县组建技术专家组4100多个、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6万名,实现了贫困县、贫困村农技服务全覆盖。通过广泛的技术培训和产业赋能,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大都掌握了一两项实用技术,产业发展带头人超过130万人。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挂职副州长的农业农村部干部李岩,两年多前就开始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他说:“恩施环境好,蜜粉源丰富,自然条件和传统基础都不错,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通过健全技术服务和培训示范体系等措施,当地蜂产业逐渐成为产业扶贫样板。”


  产业扶贫生根开花,夯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扶贫产业还处在成长期,整体水平还不高,产业链条短,加工跟不上,一些地方产销衔接不够顺畅。今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把产业做大做强。


  韩俊表示,脱贫摘帽地区农村走向富裕,根本途径在于支持打造一批连续开发、龙头带动、农户参与、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下一步的重点是抓好提升扶贫产业链发展水平、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到村到户科技服务等任务,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记者 黄垚、董峻)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西藏: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弥补产业扶贫缺口

    据介绍,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我区有近一半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产业脱贫,共涉及6大主导扶贫产业3816个项目,总投资达1038 50亿元。
    2017-05-03
  • 农产品加工业与产业扶贫基金对接活动在郑州举办

    4月17日,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期间,农业部在河南郑州举办农产品加工业与产业扶贫基金对接活动,搭建加工企业与社会资本交流合作平台,扎实推进农村二三产业扶贫工作。
    2017-04-24
  • 因地制宜培育产业 典型引路激发动能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2017-04-27
  • 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 平顺县产业扶贫拓新路

    平顺县因地制宜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太行山区产业扶贫新路径。2016年底,全县4000余户贫困户、1 2万余人贫困人口人均药材收入1600余元。
    2017-05-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