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人士近日在银行业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论坛上表示,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贫困地区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同时,金融机构重视培育“造血”功能,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加大贫困地区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介绍,截至二季度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1万亿元。其中,个人、产业和项目精准扶贫贷款在质和量上比2015年都有较大提升。同时,保险扶贫工作扎实深入推进,2016年至2019年,保险业累计为9800多万户次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9100多亿元。
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银行副行长湛东升介绍,今年前三季度,该行精准扶贫贷款、深度贫困地区贷款、52个未摘帽县贷款、定点扶贫县贷款增量均大幅超过去年同期,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贷款余额达到1.26万亿元。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副总裁赵永刚称,目前,中国太保开展的各类扶贫项目共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约641.36万人,为贫困地区提供总保额2.73万亿元风险保障。
李均锋强调,要持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支持力度,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促进信贷有效投放,深入推进保险服务,做好产品差异化创新,倾斜资源配置;努力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围绕剩余贫困人口和边缘人口,加大对产业扶贫的信贷支持,完善信贷支持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推动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健康扶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输血”转为“造血”
在金融扶贫过程中,“造血”功能的培育改善了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有利于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从银行业机构看,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介绍,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各自发挥投资、信贷优势和互补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持续进入、实现良性循环,支持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和扶贫搬迁,抗疫期间春耕春种和复工复产,把金融扶贫落到实处。
保险业方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邢炜介绍,各保险机构选派驻村干部、建立基层服务团队,奋战在扶贫一线,激发内生动力,推动贫困地区持续健康发展。保险业创新金融组合举措,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创新开展“保险+期货”“保险+贷款”等多种服务方式,通过金融服务“组合拳”,提高贫困人口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帮助龙头企业降低融资门槛。
多家机构在“输血”扶贫过程中不忘发挥“造血”功能。湛东升介绍,农业银行先后组织实施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专项行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肖建友表示,中国人保通过产业扶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欧阳剑环 王方圆)
转自: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