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推“非遗”活化保护与文化扶贫双赢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19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是由于传承人的坚守,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历尽沧桑仍熠熠生辉;也正是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非遗烙刻文化基因


  源自生活、发端民间;传承不辍,历久弥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世代沿袭的生活文化习惯,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早餐的一碗热干面、立春不能少的酱肘子、端午必吃的一口粽子,或许是课间操上一起跳起的摆摆舞,又或是儿时的面人儿和糖画,非遗一直都在民众习以为常的生活点滴里。


  而如今,非遗搭上互联网的平台,获得了全新生命力,也让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拉近了和年轻人的距离。


  酷狗音乐发布的《酷狗非遗音乐图鉴》数据显示,“非遗”相关音乐在平台中累计播放已达574亿次,时长约32亿小时,而这个庞大数字的背后,是超过1亿多的“90后”“00后”新生代网友的“流连忘返”。仅以昆曲这一门类为例,这些新生代群体在过去一年内就收听了27.5万次昆曲。据哔哩哔哩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站内传统文化爱好者人数超过8千万人,其中83%的年龄在24岁以下。


  也正是这些“非遗新青年”,又为中国的非遗活态传承增加了无限可能。如越来越受当下年轻人欢迎的汉服,在B站通过内容创新,打破了圈层限制,而汉服中蕴含的一整套包括衣裳、首饰、鞋履、配饰等,传承了蜡染、纺织、镶嵌、绣制等4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蒙古女孩杨丽丽将有着千年历史的麦秆画技艺,结合现代审美在家乡开办了工作室,经过熏、蒸、漂、刮、推、烫、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最后形成一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一幅《昭君出塞》能卖到10万元(人民币)”,她不无欣喜地说。


  非遗助力扶贫攻坚


  大量的手工艺人生活在偏远贫困山区,迫于生计不得不另谋职业,很多古老的非遗技艺因此面临失传的窘境。经过18年耕耘,依文集团的中国手工坊如今已吸引贵州地区3000多位少数民族绣娘加入其中,在对云南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苗族和布依族流传千百年的手绣工艺作大规模调查和挖掘后,为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扶贫就业找到一条新路径。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黎盛翔介绍,到今年6月,贵州已建立3个“非遗小镇”、10个“非遗村落”和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贵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形成以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发展态势,成为非遗传承人和带动更多民众一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在广西桂林,漓江渔火在2013年列入桂林市非遗后,当地政府部门以全新观念对现有自然资源重新组合,确定每年秋、冬季举办阳朔漓江渔火节,着力打造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每年上百万游客欣然前往。非遗与旅游的牵手带来双赢效果。


  事实上,非遗扶贫能有力强化贫困民众的“自身造血”能力,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守护脱贫成果,开拓了在地贫困民众的就业和增收渠道。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指出,非遗在带动居家就业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截至目前,全国设立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超过了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超过2200个,培训奖金18万人,带动了将近50万人就业,带动了20多万贫困户的脱贫。”


  据悉,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还首次启动了“非遗购物节”活动。据统计,截至6月11日,中国全国有近6500家店铺参加“非遗购物节”,非遗产品种类超过8万种,涉及各级非遗项目约4500项。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河北丰宁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河北丰宁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入冬以来,丰宁腾氏布糊画公司负责人郝香忙里忙外,她把一些贫困村的妇女组织起来,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建立非遗扶贫工坊,在传承非遗的基础上,实现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2018-11-26
  • 西藏设立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西藏设立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2018年,为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扶持地区,支持在当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凭借藏香制作技艺、尼木经幡、普松雕刻、雪拉藏纸等多个非遗项目,有着悠久历...
    2019-03-20
  • 河北丰宁:当“非遗”走进扶贫就业工坊

    河北丰宁:当“非遗”走进扶贫就业工坊

    2018年6月,丰宁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县之一。一年来,丰宁以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切入点,推进传统工艺传承保护与贫困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探索出“非遗+扶贫”的文化扶贫新模式。
    2019-05-30
  • 非遗,扶贫富民的“金钥匙”

    非遗,扶贫富民的“金钥匙”

    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2020-01-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