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
“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成为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率颇高的关键词,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从2012年至2019年,我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返贫风险不容忽视
目前,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但要实现全面胜利,仍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最后阶段,各地脱贫摘帽捷报频传,但这并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稍有懈怠,就可能出现反弹,导致扶贫工作被打回‘原点’。因此,防止或减少返贫、建立稳定脱贫机制、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是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温思美强调。
“据各地初步摸底,在已脱贫的9300多万建档立卡人口中,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在边缘人口中,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等,任务仍然很艰巨。”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黑龙江省委会主委、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表示。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副主委,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表示,目前,有的地方仍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完成脱贫任务上,未把防范返贫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对防范返贫机制建设各地重视程度不一,有的推进较快,而有的进展较慢,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安排。
“有的地方对需要支持的防范返贫政策不清,工作中实行的政策仍是脱贫攻坚政策,即使出台防范返贫政策也是‘各敲各的锣,各吹各的号’,针对性不强,对重点对象监测难以实现全覆盖,对返贫概念理解有偏差,有的基于考核的顾虑,不敢轻易认定返贫户。”杨玉成说。
杨玉成强调,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0.2%左右脱贫人口重新返贫,其中因病、因残、因意外返贫占总数的90%以上,对此,有效扶持和救助办法不够多、不够实。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董事长何伟也表示,健康扶贫是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遏制和减少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为此,我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将健康扶贫作为推进减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举措之一,阻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为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是基础,防止返贫才是根本。衡量脱贫攻坚成效,关键就看能否做到不返贫,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可持续。
“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归根结底需要增强内生动力。”孙东生表示,要提高村级“两委”班子治理能力,选好带头人,下大气力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深化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三资”,不断发展壮大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带动和帮扶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能力。对贫困群众扶志强智,讲好脱贫故事,激励脱贫斗志,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追有目标,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尤为关键。”全国人大代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党委副书记、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场长崔久秀表示,她所在的疏附县良种繁育场去年已经实现脱贫。目前,各地就业增收的平台越来越广阔,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持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和“造血”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应坚持责任常抓不懈。坚持力度只增不减,将工作重心由注重脱贫向脱贫与巩固提升并重转变,在项目、物资、资金等方面继续支持不松劲,一如既往地帮助村里上项目、补短板。围绕剩余贫困人口抓‘清零’,围绕已脱贫人口抓‘巩固’,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孙东生建议。
孙东生表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支撑很关键。摘帽后要保持正常的总体稳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要持续增长,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综合社会保障政策。从全国情况看,在剩余约260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两项合计占比较高。对此,要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意外事故四道防线,使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对依靠开发式帮扶手段无法脱贫的,要全面落实低保、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供养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作为在医疗领域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何伟,对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家庭困难问题,感触颇深,对此,他建议,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方面,出台针对贫困群众的倾斜政策,大幅提高保障水平。 吸引高起点人才充实基层医疗机构 ,在健康扶贫过程中,要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弱紧密结合,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安排干部人才到贫困县协助指导产业发展,向贫困群众传授实用技能技术,重点提供智力支撑,帮助开展项目策划,宣传当地特色产品,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持久动能。
杨玉成也建议,要建立完善返贫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稳定增收机制。建立完善政策兜底救助机制。将防贫兜底救助与农村低保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低保标准与消费水平挂钩的自然增长机制。搞好防范返贫和临时救助间的有效衔接,解决临时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家庭困难问题,把“病残”人员全部纳入兜底救助范围。
“今年消除绝对贫困后,边远山区由于条件局限,抵御风险能力仍然不强,存在返贫风险,巩固广大农民的脱贫成果将成为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新课题,预防返贫和新的贫困群体产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建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围绕防贫对象界定、防贫监测、防贫对象帮扶、贫困线边缘人口扶持等方面先行先试,从监测、管理、服务等方面为建立健全防贫体系探索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说:“只有巩固好脱贫成果,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如何更好的做到增强造血功能和稳定脱贫?岩博联村和毛南族自治县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扎扎实实扶产业。实现真脱贫、稳脱贫,最根本的还是选准产业。”余留芬说:“我们村发展白酒酿造,利用酒糟发展养殖业,利用畜禽粪便发展高粱种植,给村民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
余留芬表示,岩博村除了制酒这个支柱产业,农业产业也加紧没放松。刺梨、火腿红米、乌洋芋等产业也全面开花,多层面稳固村民收入。岩博村经过近20年的艰辛探索,摸索出一条“利用优势、发展产业、摆脱贫苦”的发展路子,先后创办了矸石砖厂、火腿加工厂等6家村办企业。目前,岩博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2万余元。“不管是全面小康还是乡村振兴,只有农村的产业也发展起来,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有更多人投身到乡村建设中。”余留芬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毛南族是中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5月,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
“以大产业带动小产业,增强产业内生动力尤为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黄炳峰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今年5月,环江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环江县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56%下降到2019年底的1.48%,4年内共减贫6.53万人。2019年,环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创建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扶贫产业园,种植油茶和中草药,保障脱贫户至少有一项持续稳定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同时出台各种奖励机制,通过‘政府平台公司+产业基地+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大产业带动小产业,从而有效激发广大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黄炳峰表示,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环江围绕“一靠产业,二靠就业,三靠创业”的工作思路,强化政府引导大力发展产业,通过打造三个扶贫增收产业园,稳步推进发展,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退出户稳固脱贫增收及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除了以当地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外,黄炳峰表示,“环江县脱贫出列、毛南族整族脱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范例。”以产业合作为例,福田区成功引进8家粤企前来投资,目前实际投资额10.8亿元。其中,深圳市华威世通科技有限公司与环江县签下计划总投资10亿元、年产2000万台智能终端产品的项目大单,今年首批价值200万余元的1万台V100红外线体温计,畅销东南亚、南美洲等国际市场,参与全球战疫。在展销对接方面,环江产品进入“圳品”行列,助力环江生态健康的农特产品进入深圳。
此外,黄炳峰表示,还着力构建“党建联抓、自治联管、产业联扶、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全力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六联一带”后续扶持服务机制,全力提升4630户1.78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对全县143个行政村(社区)逐村逐屯逐户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和大数据比对,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到位,使精准帮扶工作不留“死角”。
脱贫后怎么做?黄炳峰表示,环江将坚持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从抓好科学防贫机制的建立,抓好特色扶贫产业的发展,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抓好2020年贫困人口“清零”行动计划四个方面着手,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增收。加大产业和劳务协作帮扶力度。一方面继续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东部企业到环江投资兴业,同时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扎根本地扎实发展,另一方面做好劳务协作工作,把本土的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到广东、深圳就业,真正实现充分就业和内生发展。
持之以恒发展产业扶贫
“供一饥供不了百饱”,孙东生强调,发展产业才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对此,孙东生建议,要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扶贫应持之以恒。应延伸产业链。应找准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紧盯市场、紧盯需求,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将产业链做长、做深、做强,促进三产有机融合。带动更多农户嵌入到产业发展中,让农户广泛受益。加大“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力度。带动农户依托电商创业,采取多渠道、多模式的线上销售,借助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的影响力为农产品打开销路。聚集产业人才。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产品营销人才到扶贫一线发挥作用,帮助贫困户找产业、扶持发展。
九三学社中央也建议,对产业扶贫等目前不够稳定成形、尚有较大改进空间的“变量”性扶贫政策,应根据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搭好“框架”,加强顶层设计。有的区域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应当作为全面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先行区”,有的农业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可成为乡村振兴“推进区”,还有的地区刚刚脱贫摘帽,应作为巩固脱贫“强化区”;夯实“基础”,壮大县域经济。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贫困县倾斜。比如,支持贫困县工业企业引进和转型升级,与发达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强化引导,增强“造血”功能。(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转自:中国工业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