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如何在产业扶贫上提升精准度,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关键。
5月18日,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20年,我省将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化谋划产业扶贫项目、因地制宜选准扶贫产业、加大建设扶贫产业基础设施等多举措,做好精准扶贫,夯实脱贫攻坚根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优化产业扶贫项目谋划
我省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产业扶贫力度。2020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安排用于产业扶贫项目的资金规模要达到50%左右,此项要求将纳入2020年度市县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范围。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县要高度重视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统筹考虑本地区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任务,坚持长短结合、精准施策,精细投入,扎实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带贫效益好、群众满意度高的产业扶贫项目,及时纳入年度脱贫攻坚项目库。同时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入库项目成熟、有效,在项目资金到位后即可马上实施,形成“项目等资金”而不是“资金等项目”的局面。
因地制宜选准扶贫产业 精心打造“一村一品”
因地制宜选准扶贫产业,打造“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发展格局,抓好农业扩种增养。推动落实《海南省特色产业目录和认定标准》,实施“6+3”特色扶贫产业。各市县(区)要指导乡镇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贫困户自我发展“6+3”产业的重要方式,侧重引导带贫主体发展“6+3”产业。各市县(区)要制定本年度“6+3”特色扶贫产业推进方案,深入推进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奖补制度,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对贫困户发展“6+3”产业给予奖补支持。
完善产业扶贫利益分配机制 坚决防止简单发钱发物
完善产业扶贫利益分配机制,下大力解决产业扶贫“一股了之”“一发了之”“一分了之”问题。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省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等实施的资产收益型产业扶贫项目,按相关资产管理文件进行精细确权。对归属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收益,用于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含扶贫资产管护)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实行差异化分配。市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统筹,扶贫部门牵头根据各乡镇实施产业扶贫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制定资产收益分配方案,鼓励通过设置村级公益岗位,选聘贫困户参与劳动获得收益,坚决防止简单发钱发物。
加大扶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规范扶贫资产管理
农业农村部门在谋划生猪复产、农产品仓储和初加工、品牌农业、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时,将充分考虑项目对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增收、逐步致富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撑。澄迈桥头镇、文昌东路镇和抱罗镇、临高博厚镇、乐东佛罗镇以及2020年新认定实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的乡镇,将配套资源力量,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与主导产业相适应的扶贫产业,发挥农业产业强镇带动作用。
提升电商服务站服务能力 拓宽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
我省将继续完善县域电商服务中心职能、进一步调整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思路、继续打造一批电商上线品牌、建设好县域电商产品集散中心。同时,积极推动电商新业态落地,抓住直播电商发展契机,推动淘宝大学电商人才培训项目落地,重点建好海口、三亚电商直播服务中心以及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电商直播服务基地,开展直播人才孵化工作,并携手阿里巴巴实施“村播计划”等。
建立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鼓励监测对象参与农村项目建设。今年,我省将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其发展生产。同时鼓励监测对象参与农村项目建设,特别是对一些退出人工养殖野生动物的贫困户,我省将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帮扶。(记者 傅人意)
转自:海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