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贫困户农副产品登上政府采购大平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4-29





  “真没想到,我家的苹果通过扶贫832平台卖到了北京一个国家机关。”4月10日,记者来到渭南市澄城县赵庄镇西北庄村采访,贫困户赵利军说起自家的苹果销售时十分感慨。这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以往苹果收获后都要为销售发愁,今年春节前,他贮存的苹果不但卖到了北京,而且价格不错。


  扶贫832平台是按照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要求,由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建的集“交易、服务、监管”于一体的电子化交易平台,平台一头连着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副产品,一头连着各级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的大市场。贫困县的农副产品进入扶贫832平台,不但有巨大、持续性的采购量,而且因为是政府采购,回款及时有保障。


  去年11月平台上线以来,省财政厅鼓励和引导预算单位加大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力度;省扶贫办对贫困县推荐的农副产品及市场主体进行审核;省供销社积极对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开展入驻培训,帮扶首批供应商运营推广。截至目前,全省56个贫困县已全部入驻扶贫832平台,供应商近300家;目前正在申请、审核的供应商还有500多家。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杨效宏表示,扶贫832平台的产销对接功能,最大限度地带动消费扶贫;发挥流通环节倒逼生产环节的优势,强化产业扶贫;通过打造品牌做精营销,做大电商扶贫,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积极作用。


  大宗采购 让生产有底气


  “我们已经在扶贫832平台上销售了价值140多万元的苹果、核桃、花椒、菜籽油等澄城特色农产品了。”扶贫832平台上线后,陕西百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为澄城县入驻的第一家电商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农副产品三分之二来自一般种植户,三分之一来自贫困户,目前带动了107户贫困户的农副产品销售。公司以前主要在淘宝、拼多多等面对个人消费者的平台销售产品,一年的销售额只有100多万元。入驻扶贫832平台后,对接的都是团体客户,基本上都是大宗采购,入驻3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40多万元。


  贫困户赵利军家里种了6亩苹果,以往因为销售渠道单一,经常是优果不优价。“2块6到3块一斤,我家去年收获的5吨苹果,春节前都通过832平台卖完了。”赵利军高兴地说。


  单位定期采购,形成长期订单;个人消费者直接联系供货商购买,我省农副产品在扶贫832平台上的复购率很高,很多原来不为人知的优质农副产品走向了全国市场,出现了优质农副产品不愁销路的势头,使农户及贫困户生产有了底气,贫困户持续脱贫增收有了保障。


  高端平台 使产业上规模


  扶贫832平台对农副产品品质、供货量要求较高,无形中实现了流通环节倒逼生产环节,激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活力,提高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2019年,商南县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农户和贫困户组建起清油河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了90亩黄花菜种植产业基地,当年共采收了1500公斤干黄花菜。前期以批发形式,简单打包销售了500多公斤,由于价格不高,剩余的就没有销售。


  陕西众品驿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把陕南的香菇、木耳、蜂蜜等秦岭优质农产品,进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然后在扶贫832平台销售,两周时间销售额达40万元。他们一次就采购了合作社500公斤干黄花菜,价格比之前卖出的高了20%。清油河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今年电商制定产品标准提前下单订购,引导合作社严格采用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的模式,提高了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熊桂枝是清油河社区的贫困户,现在一年土地流转费收入1000多元,在产业基地务工收入近4000元,合作社每年还有700元的分红。她说:“今年合作社对黄花菜种植管理更加严格,我们按要求操作,让黄花菜可以卖价更高。”


  传统的单家独户生产,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现在电商企业指导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进行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再通过电商渠道统一销售,从而实现产业提质增效。陕西众品驿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现在注重采购扶贫基地合作社的农产品,因为他们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更高,质量可靠、货源稳定。


  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供销社将引导电商企业发挥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优势,加大对生产端的指导,全面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竞争市场 以质量创品牌


  永寿县槐海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永寿县供销社所属企业,也是首批入驻扶贫832平台的供应商,槐海公司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策划开发了槐花蜜、核桃、手工挂面等永寿名优农副产品9大类27个系列产品。入驻3个月来,该公司共销售价值160多万元的农副产品,相当于2019年全年销售额的一半。


  “我们生产的手工挂面,过去用报纸简单包装后卖给周边农户,销售量不大,价格也很低。现在对挂面进行了品牌化运营,在扶贫832平台上已经销售了39万元。近1个月,合作社增加了生产量,已经收购了50吨小麦,其中30%来自贫困户。”永寿县常美手工挂面合作社理事长贺文迪说。


  永寿县供销社负责人介绍,从农户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购的农副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直接进入市场的价值不高,他们实行“永寿供销”商誉标识和“广寿宫”“麻亭”注册商标双品牌运行策略,在扶贫832平台上,由于产品包装精美、品牌响亮,因此有很多单位订购。他们通过品牌营销带动农副产品增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


  转自:陕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