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种啥就卖啥,现在是卖啥才种啥。”重庆市秀山县商务委主任杨志勇对笔者说,“电商很神奇,可以带动农业发展。”
2019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重庆)活动暨第三届重庆电商扶贫爱心购活动于12月6日至8日举行。电商“助扶贫”的效果又一次集中呈现,同时初见“兴产业”的作用。
2017年,范天喜从武汉回到家乡重庆城口县鸡鸣乡金岩村创业,因为听说当地有农村电商扶贫的好政策。
2018年,他朋友网购时偶然发现苦荞加工食品利于降血脂。金岩村有种植苦荞的传统,但因其口感涩、产量少,几乎被农户放弃了。范天喜看到市场机会,与人合伙开始做苦荞生意:买来种子发给当地农民种植,再收购回来加工成苦荞面和苦荞饼,“线上+线下”远销北京、广东等省市。
苦荞适合在贫瘠山区种植,撒下种子自然生长,无需肥料,成本只涉及种子和人力。范天喜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我们给农户的收购价是1斤7元,扣除成本2.8元,农户所得是1斤4.2元。”
2019年,金岩村有300多户农户种植苦荞,其中127户是贫困户。一户贫困户最低增收1.5万元。这种电商主导下的“订单式”种植新模式,让苦荞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在当地约有1800亩。范天喜的公司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将建设苦荞加工厂。“我们一定要把苦荞面条推出来!”他说。
农村电商的市场“嗅觉”也让杨志勇看到产业优化升级的前景。有电商寻找市场,发现金丝皇菊好卖,秀山区2018年开始种植;又发现“贝贝南瓜”好卖,秀山2019年开始种植。他说,这就是从以前的“种啥卖啥”发展为“卖啥种啥”。
目前,秀山建成武陵生活馆等电商乡村服务点200多个、乡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8个,构建起覆盖县域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贫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通过武陵生活馆发送到秀山县城的电商云仓,仅需1天;再从云仓到北京、上海等城市,最快可以“次日达”。
农村电商对扶贫和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杨志勇说,下一步秀山将加快物流加工中心、电商大厦、冷链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电商扶贫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电商聚集度和规模效益。
“中国农村电商现在面临从‘助扶贫’到‘兴产业’的过渡问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在此次活动上演讲时分析,如今,农村电商主要围绕“如何通过电商对接市场”,解决农产品“卖得掉”的问题,未来则是要解决“卖得好”和“卖得久”的问题。
他进一步解析,“卖得好”是要电商发掘出此前隐藏在贫困地区产业之间的价值,通过产品端的优化增加价值。“卖得久”则是要通过电商对接市场,按照市场要求,不断调优贫困地区产品结构,避免产品过剩。
杨志勇也认为,现在农村电商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是通过抖音、快手直播等方式卖农产品仅仅是手段,关键还在于质量把控,让贫困户的农产品变成有品质的商品,乃至树立品牌。
转自:农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