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昌宁县:小产业撬动大脱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1-27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立足山区农业县实际,对难以大规模发展的产业和规模农业难以覆盖的人群,合理引导群众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在珠街乡羊街村,每天中午是郭明红夫妇最繁忙的时候,下地割草、拌料、喂牛。夫妻俩每天要花三四个小时,才能把80多头牛喂饱。郭明红2013年开始养黄牛,2018年末规模发展到97头、出栏36头,实现销售收入43万元。在郭明红的带动下,周边群众也开始养殖黄牛,并实现了增收。“这几年,周边农户看到我在养殖方面尝到了甜头,看到我确实增收了,他们也大力开展黄牛养殖。”郭明红高兴地说。

  2018年,郭明红牵头成立了昌宁县彝家万人山货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邻“抱团”发展黄牛养殖。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员186户,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

  与郭明红饲养大牲畜不同,珠街岔河村村民郭成春则在小家禽上做起了文章。他带动50多户群众养殖生态土鸡,在自己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实现了共同增收致富。据郭成春介绍,“前些年,因为家庭比较困难,别的产业也不敢想,去外边跑跑之后就想着养生态土鸡,现在房子盖起了,车子买了,赡养老人有保障了,供娃娃读书也没有问题了。”

  在漭水镇河尾社区,村民于光宏依托发展庭院经济和经营蔬菜、百货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路。“作为我本人来说,我是2013年开始做起蔬菜小买卖的,起步时候只服务3所小学400多人的食材。”于光宏介绍,“后来逐渐扩大,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供送着7所学校2000多人的食材,我的家庭就是靠这个慢慢地富裕起来的,这两年,每年的利润都有8万多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昌宁县立足自然条件、当地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让每户的“小”变成区域的“大”,形成产业经营规模效应,逐步构建“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户户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目前,该县已规划实施“四小工程”的贫困户共计19700户,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90%。

  在产业发展上,昌宁县坚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人制宜,实现大小兼顾、长短结合、合理布局,形成了粮食、蔗糖、果蔬、“两烟”、茶叶、核桃、中药材、畜牧等产业群。目前,全县已有180万亩核桃、31万亩茶叶、19.3万亩澳洲坚果、12万亩蔬菜、7.2万亩蚕桑、5.7万亩果园,先后被列为中国优质红茶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生猪调出大县、泡核桃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张忠海)


  转自:云南网-保山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安徽六安:选准脱贫攻坚突破口

    安徽六安:选准脱贫攻坚突破口

    说起茶产业,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如数家珍:“以前村民们只是粗放型的种植、加工。现在村里围绕茶叶产业,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大大增加了茶农收入。”
    2017-05-17
  •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份承诺,更是一片饮水思源的初心,一个矢志不渝的决心,一份舍我其谁的信心,一颗...
    2017-05-22
  • 小媒鸭 助农发——安徽枞阳媒鸭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如今枞阳每年可销售媒鸭50万只以上、媒鸭咸蛋6000万枚以上,媒鸭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数千户农户年获利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带动了上百户贫困户脱贫。
    2017-06-05
  • 两部门将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

    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国家公务员局、国务院扶贫办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的意见》。
    2017-07-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