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泸西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长久之本和根本之策,在全县81个村(社区)成立农村综合服务社,上游连龙头企业和市场、下游联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中间与村级组织“互融互促”,实现了“建好一个党组织、办好一个合作社、壮大一个集体经济、做强一批龙头企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共赢目标。
品牌经营助力增收。近年来,泸西县先后培育和引进浙江海亮、广东宏升、浙江康恩贝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2家,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的办法,集中打造示范基地,推进特色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全县共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13.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24.77万亩、生物产业基地7.6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6万亩,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泸西蔬菜、水果等农特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出口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抱团发展”联动增收。投入合作社资金5062万元,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愿以土地资源折资、现金入股等方式加入综合服务社,服务社通过产权入股、务工服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群众抱团融入产业链,贫困户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户均增收6000余元。
“托管代养”稳定增收。构建“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扶持资金”的利益联结,对半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无种植养殖条件的贫困群众实行托管代养扶贫。比如,红河州纪委投入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1万元用于培训,14.8万元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用于基础设施建设,34.2万元折股量化到1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于鸡苗购买。贫困户能直接饲养的,合作社进行保底收购;没有饲养条件和能力的,签订协议后由合作社托管代养,按每年600元的标准进行分红。
“异地集中扶贫”跨区域增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组织、农户参与、创新示范”方式,对缺土地、缺技术等缺少特色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实施有针对性的异地产业帮扶,加快扶贫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比如,永宁乡整合财政资金267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资金187万元,集中流转土地的650亩建设人参果规范化种植基地,并购买农业保险,低于保底价格或出现自然灾害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带动四个村集体和119户贫困户增收120余万元。
组织化经营带动增收。对企业难以直接组织规模种养植的,企业与服务社签订协议,由服务社组织当地农户实施。比如,上海市徐汇区投入帮扶资金550万元折股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在泸西县白水镇建立3个牧草饲料收贮基地,依托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牧草订单种植、订单收购,服务社按协议给农户返利分红。2017年以来,累计收购饲草饲料22817吨,支付饲草饲料款1373万元,支付人工工资332万元,贫困群众获得股金分红30余万元。(记者 王冰 通讯员 陈康)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