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在行动 黑龙江大庆11828户贫困户七成已脱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25





   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贫困户家的经更难念。扶贫攻坚在行动,在全市扶志扶智、社会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举措下,贫困户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最温暖的关怀。全市11828户贫困户目前已有七成脱贫,扶贫工作的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

  病痛阻挡不住自强自立的人

  51岁的张凤忠,是大同区双榆树乡双胜村脱贫户。9年前,张凤忠突发脑梗住院。看病,让这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一贫如洗并欠下了5万元的饥荒。

  自强自立的张凤忠从未放弃,而且越来越坚强。张凤忠腿脚虽然不利索但是脑瓜灵活,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自学烧酒技术、网购设备,支起了酒坊。

  “咱这酒坊多亏了大伙帮忙,现在前后屯都喝我家纯粮食酿造的烧酒。”说起现在的日子张凤忠满是盼头。他说,儿子上了大学,酒坊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将来酒坊规模大了要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丧失劳动能力就等同断掉了收入来源。大同区林源镇长林村脱贫户侯义岭也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几年前他因车祸落下了病,干不了重活,生活一下坠入谷底,老侯又急又难。

  政策扶持加村里帮扶替老侯解忧。村委会安排侯义岭到村里值班兼烧锅炉,加上信贷入股奶山羊、扶贫鸡雏饲养等,老侯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帮扶人在了解到候义岭夫妇有摊煎饼的手艺后,千方百计扶持他们开店。从配料到制作,从协调摊位到减免水电费,帮扶责任人、村干部都和他们一同研究,终于,侯义岭家的“特色煎饼果子”店在八村农贸市场开张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候义岭夫妇今后的日子有了保障。2018年,侯义岭家的人均纯收入达41282元。候义岭脱贫致富之后逢人总说:“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我一定自立自强,把煎饼摊做大,不给村里添麻烦、不给镇里增负担。”

  扶志扶智,大同区祝三乡建权村脱贫户张关成,从一个无所事事的残疾人变成了一名食用菌种植专家,引来全乡20多名贫困户学习;大同区林源镇脱贫户李丙玉,在帮扶人的鼓励下,从痛失爱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靠修电瓶车走出贫困。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贫困户们自强自立,靠双手发家致富成为脱贫户,这样的故事在百湖大地上越来越多。

  因户施策让贫困户重拾希望

  “姜丽丽,那绝对是出了名的能干。”在肇州县新福乡耀先村提及姜丽丽,大家全都竖起大拇指。2012年,姜丽丽爱人因车祸身亡,并欠下12万元债务。此后,她独自抚养两个幼小的孩子,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不幸的姜丽丽又是幸运的。新福香瓜全国有名,耀先村又是新福香瓜的核心种植区。姜丽丽在乡、村以及帮扶人的鼓励下,主动学习香瓜种植技术并成为种植能手。去年,村里免费为其提供了十栋冷棚,村里赊给她瓜苗、各级帮扶人又为她解决化肥等生产资料,10亩香瓜年进账十多万元。

  如今,姜丽丽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不仅盖起了砖房,还把大女儿送进了省体校,债务也还清了。“我要感谢大家的鼓励与帮助,我现在供两个孩子上学没问题,日子过得很富裕。”姜丽丽说,现在政策好,只要肯努力,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比香瓜还要甜。

  与年轻的姜丽丽相比,杜尔伯特一心乡团结村脱贫户王文国的故事更为励志。年近古稀的王文国因妻子患肝硬化致贫,但他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通过养殖毛驴和扶贫产业分红成功“摘帽”。

  走进王文国家的院子,五头皮毛光亮的小毛驴吃着草料。王文国每天都精心照看着这些毛驴。起初,帮扶责任人得知王文国有养殖毛驴的经验,就鼓励他“重操旧业”,并与乡畜牧中心工作人员达成共识,全程提供技术指导。2017年,王文国家的毛驴从1头发展到了5头,再加上乌力吉图牧场奶牛产业扶贫项目年底分红800元、谷实生猪养殖扶贫项目分红152元……一笔笔账算下来,王文国当年净收入达到11143元,达到了脱贫标准。

  “都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以前是没技术怕摊上灾,现在手把手帮扶,我这驴越养越好,没啥后顾之忧,到年底卖一头净赚5000多元。”王文国说,他正赶着毛驴奔小康,这要感谢扶贫干部的引导和鼓励,让他意识到只要勤劳肯干,奔小康的路上一定不会掉队。

  林甸县林甸镇朝阳村王会双夫妇同样勤劳肯干。孝顺的王会双夫妇一直照顾着瘫痪卧床的母亲,以前全家靠几亩地过日子。帮扶责任人根据他家的情况,为他们指明利用冬天农闲时节包粘豆包的脱贫路,半个月就卖出去3000多斤,收入近万元。曾经的贫困户,如今靠“香香甜甜”的豆包,走上了“蒸蒸日上”的致富路。

  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帮扶干部走千家踏万户,为贫困户带去了新思想,为他们指明了新出路,勤劳的贫困户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更找准了致富门路……

  好把式不等不靠种田致富

  最近,肇源县古恰镇哈友村刘海成脱贫致富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成了脱贫致富的典型,十里八村全都羡慕不已。

  就是因为穷,7年前,刘海成的媳妇撇下了3个女儿不辞而别。如今,刘海成终于挺直了腰板,这归功于一系列扶贫政策。刘海成是个种地的好把式,驻村工作队就通过扶贫贷款、低息贷款等帮他置办农机具。在多方的帮助下,刘海成购置了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除了耕种自己承包的农田外,还帮乡亲们耕种增收。“现在还贷款没压力,也能供起孩子们上学。”刘海成说,致富不忘恩,更不能忘本,他要免费为贫困户耕地播种,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

  今年45岁的林甸县东兴乡丰产村脱贫户杨成,有对双胞胎女儿,2015年双双考入大学。本是大喜事,可这家人捧着录取通知书几宿没合眼。再苦再穷也要供孩子上学,在大家的帮助下,杨成开始钻研水稻种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下来,杨成家的收益“芝麻开花节节高”。2018年,杨成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外包水田71亩,年收入7万多元;今年,杨成不但继续承包水田,还购置了大马力拖拉机。回顾这几年的脱贫经历,杨成要感谢很多人。他说:“有帮扶人的鼓励,有农业专家的指导,我的信心更足,明年不仅要种更多水田,还要种出高产田。”眼下,杨成的两个女儿即将参加工作,杨成的干劲儿更足了,他正期盼着女儿们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林甸县红旗镇永胜村脱贫户李云忠,同样不等不靠,利用科学种田致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李云忠从2017年开始与渔香玉米种植合作社签订了48亩种植合同,亩收益1200元;种植了40亩优质红小豆,亩收益700元。与此同时,李永忠还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姜学荣、张文霞与合作社签订了合同,并均得到很好的收益。今年李云忠又签下了54亩的种植订单。

  李云忠把“现在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的话常挂在嘴边。如今李云忠开始把致富经验无私传授给更多人。

  好把式种好田同样可以致富,刘海成、杨成、李云忠……他们做到了。(崔义鑫)


  转自:大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