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打造山地旅游“升级版”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11





  时值金秋,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万峰林景区,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如一幅幅山水田园画卷铺展开来,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正值旅游旺季,万峰林景区纳灰村民罗益素夫妇开的乡村客栈常常爆满。“真是忙得晕头转向,房间早就全部订出去了!”罗益素一边忙活着招呼客人一边说。这得益于家乡旅游产业发展,在外打工多年的夫妻俩决定返乡,开起了乡村客栈,每年旅游旺季时,一天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

  “以前哪个晓得这大山这么值钱?”回想起以前的日子,纳灰村村民们常常感叹:“全都是石旮旯,走路坎坎坷坷。”

  贵州省是中国山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2.5%。位于贵州西南部的黔西南州则有着全球分布面积最广的喀斯特山地,富集了喀斯特峰林、高原湖泊、瀑布、峡谷等众多山地特殊地貌要素。

  如何念好“山字经”?黔西南州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乡村旅游,持续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2015年起,黔西南州累计已投入700余亿元,建设旅游项目357个,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重点线路和山地特色旅游目的地。

  普安自行车赛道、安龙攀岩场地、贞丰三岔河露营基地、兴仁放马坪滑草场……如今,随着一个个山地户外运动场地建成投入使用,黔西南州山地旅游热潮不断提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竞相体验山地户外运动的乐趣。

  第二次来到黔西南州双乳峰景区旅游的厦门游客肖敏说,“每一次到贵州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还十分宜人,每一次来都舍不得走。”

  走进位于黔西南州贞丰县的双乳峰景区山脚下,纳孔布依古寨的村民余理翠正忙着招呼来店里吃饭的游客,过去一直在沿海打工,随着家乡旅游的发展,她也回乡开起了“农家乐”,主打乡村腊肉、豆花、农家土鸡等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消费,月均收入8000多元。

  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8年,黔西南州旅游人数从1526.68万人次增加至6338.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12.01亿元上升到509.01亿元,年增速均在30%以上。这得益于山地旅游发展,不仅乐了游客也富了村民,目前,黔西南州旅游业发展累计带动7.32万贫困人口脱贫。

  黔西南州山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只是贵州山地旅游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大力加强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山地旅游业态,全面开拓旅游市场,持续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加快建设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全域旅游示范省,贵州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

  2015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成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山地旅游,探索山地旅游发展模式,开启了黔西南州全域山地旅游的新篇章。如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已在贵州持续举办了四届,已经成为了贵州山地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无数像罗益素夫妇一样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不再靠在石头缝里种地或者四处打工求生存,他们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多种形式实现脱贫,藏于深闺的银饰、绣片等变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和支柱。

  过去制约贵州发展的连绵大山,正逐渐变为民众们的“金山”,曾经的贵州因山而贫、因山而穷,但现在的贵州因山而自信、因山而发展。(完)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