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林果采摘让南疆农民在家门口“抱团致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9-10





  回想起父辈过去的“卖难”,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叶汗里村的农民艾力江·吾普尔感到庆幸:家中即将成熟的石榴搭上“快车”,自己不出门也能外销。日趋走热的特色林果采摘,为南疆瓜果在家门口找到销路。


  “从前,父母大半年都得守着3亩地,没有精力再去打零工增收。”艾力江告诉记者,在人多地少的城郊村叶汗里,类似情形是村里的普遍现象。到了收获季节,多数农户更是受限于不便的交通条件,不得不将石榴低价卖给前来集中收购的外地客商,只有少数人花钱租车,将石榴拉去周边县市售卖。


  为改变果农的困境,当地政府决定规划石榴采摘园,将以往各自为战的农户统一起来,发挥集聚效应。“种植户们长期以来各顾自家田,要想紧抓精准扶贫的发展机遇,就得扬长避短。”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疆监管局喀什银保监分局驻叶汗里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孙江峰说。


  2018年,当地举办了首届石榴采摘节,并在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上不断宣传。周边市民口耳相传后,迅速打出了名气。以“观光采摘为主,文化旅游搭台,农贸休闲唱戏”的方式,带动叶汗里村的旅游业发展,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以往石榴集中收购时价格最多不超过8元一公斤,如今吸引游客采摘后,则可以卖到15元至20元一公斤的价格。”艾力江说,2018年,自家的石榴有近60%被喀什周边前来采摘的游客“消化”,年收入增长近3万元。


  与此同时,当地还借助市乡电商服务网络,健全了村级电商服务点,运用互联网平台对剩余石榴进行销售,果农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从种植、采摘到销售的每个流程都得兼顾,到吸引游客主动前来采摘,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卖出更高的价钱。依托越来越兴旺的乡村旅游,34岁的艾力江走出了新路子。


  眼下,艾力江已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第二届石榴采摘节做准备。他还向村里申请成立了石榴种植合作社,已经承包下当地贫困户的50亩土地,打算在未来扩大石榴的种植面积。葡萄、香梨、哈密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大小乡村,鲜果采摘也已成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的重要“法宝”。(记者 孙哲、石超)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五个一批”工程助南疆踏上脱贫快车道

    “五个一批”工程助南疆踏上脱贫快车道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新疆南疆各地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走上脱贫快车道。
    2017-10-31
  • 河北顺平:林果业转型升级成为扶贫的新引擎

    河北顺平:林果业转型升级成为扶贫的新引擎

    顺平县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重要抓手,按照“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建设现代示范园区”的思路,建设了总面积1 5万亩、总投资1 7亿元的顺农果品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生态、科技、经济效益的多赢。
    2018-07-11
  • 河北青龙县发展林果产业促脱贫

    被誉为全市“最绿”县域的河北秦皇岛市青龙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目前拥有435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高达69 41%。据了解,2019年青龙县将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2 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 7万亩,封山育林2 5万亩。
    2019-04-2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