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蔬菜直供G20峰会、高原水果出口泰国和马来西亚、12017户49190人顺利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8元……云南省泸西县施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我们在全县推广‘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村社合一、社企共融模式,把千家万户联结到服务社中,再将土地、劳动力与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使全县农户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泸西县县长莫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几年实践下来,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增收渠道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2017年,泸西县出台《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带动贫困农户全覆盖实施方案》,引导农民依法有序向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经营权,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把千千万万的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从根本上转变一家一户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推动全县“烟果菜花药畜”等特色产业规模发展。
方案出台的当年,泸西全县81个行政村注册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9.1万个农民家庭、35.5万农民全部加入服务社。农民纷纷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社会化服务入股,多种合作模式如雨后春笋在红高原破土而出。
“我现在是蔬菜基地里的一名长期工,每月工资2500元,有了稳定的收入。”在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泸西种植公司的蔬菜基地里,金马镇爵册村村民王秀梅一边采收蔬菜,一边开心地说,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她家去年就摘掉了“穷帽子”。
2014年,王秀梅流转了4亩土地给明康汇公司,今年租金涨到每亩1500元,明年每亩还要涨100元。爵册村的大多数村民“近水楼台”地享受到了明康汇公司带来的红利。
明康汇借G20峰会一炮走红。2016年,明康汇累计向G20峰会供应了13车次72吨新鲜蔬菜,让泸西成为峰会名副其实的“菜园子”。该公司采取国内最严格的生态蔬菜种植全程可追溯管理品控体系,实施科学的测土囤肥体系,保证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同样,5年前就扎根泸西白水镇的牛牛牧业,通过“订单模式、服务模式、股权模式”等方式与全县20余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及农户“联姻”,辐射带动3500多户10170人发展饲草种植。公司还将青贮饲料铡草工作承包给服务社,由服务社组织农户完成加工并收取服务费。
2014年至2018年,牛牛牧业累计收购饲草饲料15万吨,带动建档立卡户506户1860人实现产值387万元,户均增收7600元。支付服务社农户饲料铡草服务费343万元。
为了让服务社产生经济效益,当地政府鼓励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坝塘、公房等资产也投入到服务社中,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进一步强化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
“为解决服务社资金问题,政府改变了以往把各类产业资金直补给个体和私营实体的做法,而是整合蔬菜产业培植奖补资金、生猪大县调出资金、冷库建设补助资金投入81个村级服务社。”莫伟说,泸西县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贷,银行按财政注入风险补偿金的10倍、20倍对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满足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通过项目上“拉”、资金上“扶”、技术上“带”,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规模经营、现代生产,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力,提升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打通了农业生产连接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休闲旅游的路径,促进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2018年,泸西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5.96亿元,增长15.68%。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5.4%降至1.26%,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水果基地26.61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14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3万亩、生物产业基地7.7万亩,国家级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7个、规模养殖场156个。32家农业龙头企业、370个专业合作社、54个家庭农场和81个服务社同频共振,“烟果菜花药畜”特色产业品牌效应日益彰显。(记者 王冰)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