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零点,杭州的钱塘江畔,贝贝集团大楼灯火通明。
数据监测屏上的数字正在快速跳动着:1分钟,10000个订单涌入,7万斤土豆卖出;3分钟,2万单交易完成,14万斤土豆售出;6小时18分,40万斤土豆完成交易……截至当天24时,交易数据定格,最终以596659斤创造了“24小时单一网上平台销售最多土豆”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些数据和纪录的背后,是社交电商平台贝店主导的一场电商扶贫新试验。
一颗土豆的扶贫路
每年夏天,是湖北恩施农民们“富硒红”土豆丰收入仓的季节。
北纬30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硒资源,让土豆成了这里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土豆年产量约160万吨,构成当地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里同时也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一度,因为地域性品牌打不开销量和市场,每年恩施都有部分土豆滞销和烂掉,直接造成当地农户收益损失。
得知这一情况,贝贝集团爱心买手深入恩施考察,了解当地的产品品质、产业情况,认为适合电商销售。双方一拍即合。2018年,贝店与恩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恩施的三岔镇建立了马铃薯电商扶贫基地,希望通过供应链重塑,帮扶做大做强其富硒土豆产业。贝店母公司贝贝集团与恩施屯堡乡鸦丘坪村结成帮扶对子,集团董事长张良伦出任名誉村长。
截至目前,恩施土豆在贝店平台上的销量已超过120万斤。
有了2018年的合作基础,贝店此次挑战更多地是想做一次公益尝试。挑战日前的15天,贝店就与恩施当地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备货,同时派出工作人员到恩施当地采集种植、存储环境和采挖、筛选、包装过程的图片、视频等各种卖货素材,以对产品和此次活动进行策划包装。挑战日前7天,制作好的各类素材开始输出。连续7天,贝店平台在其社群进行了多轮传播预热,尽可能让用户都了解到此次挑战的信息,聚集卖货势能。
“这个过程中,我们突出的关键点首先是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然后是扶贫,是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荣誉感,通过各个点的传播,打动消费者。”贝店总裁顾荣说。
最终,销售土豆596659斤的纪录水到渠成,也让外界再次感受到了社交电商在打造“爆款”方面的能力。
社交电商扶贫新尝试
一颗小小的土豆,成了恩施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豆”。
这背后是2018年贝店开始的“一县一品”扶贫助农计划,聚焦挖掘地区那些不为人知但却正宗、地道的农特产品,通过贝店的平台推向全国的消费者,并在信息端、生产端、物流端等多方面对农户进行指导帮扶,提升其电商运营水平,助推县域电商产业发展。
事实上,在品牌商家、一二线人口红利被瓜分殆尽之际,综合性及垂直性电商平台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广阔的乡镇和农村。电商平台们在打开农村销售市场的同时,也正使中国冗长的农产品供应链条逐渐缩短。但由于模式各异,这场对十万亿农产品市场的抢夺战,谁的玩法更有戏,抢夺的蛋糕无疑会更大。
社交电商在电商扶贫的优势已经显现。相较于传统电商,社交电商在产品端轻运营,主要是通过平台运营,汇聚数量庞大的用户群,然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分享,实现产品销售。
也就是说,社交电商模式下,产品商家或农民不需要自己找流量,也基本不需要自己运营,只要做好产品生产和基础的产品介绍,由平台通过社群运营进行产品销售。
“传统电商的销售相对分散,销售周期相对较长,社交电商平台则可以通过社交分享,实现短时间内冲击大销量,更合适对保鲜期有要求的农产品。”河南宁陵果源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敏认为,这很好地契合了农产品销售的时令性和潮汐性。
据悉,贝店已与全国40多个贫困县及农特品产区的政府和农业合作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为贫困地区农民创富增收数十亿元。
扶贫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在帮助销售农特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外,贝店考虑的还有,如何帮助当地找到一条可持续性增收致富之路,不因农产品季节性的销售造成收入的不稳定和生活状况的改善不彻底的情况发生,而这还有赖于包括地方政府、地方农业企业、社交电商平台在内各方的积极探索。
转自: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