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菌棒生长后期,菌丝呼吸会使菌袋温度升高,要经常检查,保持香菇棚内黑暗、干燥、通风良好,不然湿度过大容易腐烂。”8月19日,在南召县马市坪乡三圣庵村香菇种植基地,村主任冀璞正在指导贫困户姚小丽种植香菇。“再有一个多月就开始出菇了,这段时间要多翻动,但要小心别把袋子扎烂。”冀璞说的细致,姚小丽听得认真。
“三年前,政府就号召俺们种香菇,开始有些担心,不敢多种,担心赔钱。”如今脱贫的村民姚小丽兴奋地说,“政府帮俺们建成了大棚,买菌种还有补贴,今年俺家种了12000袋,除去生产成本,一袋净收入3块多,不光吃喝不愁了,还能存个几万块,好光景越过越红火!”
在马市坪乡三圣庵村香菇种植基地,相邻的香菇大棚鳞次栉比,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村民们在大棚里忙的不亦乐乎。冀璞说:“三圣庵村20年前就开始种植香菇,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有成熟的种植技术。现在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村里建成两处香菇种植基地,带动全村57户种植香菇近40万袋,其中贫困户32户,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靠山吃山,致富才有靠山。马市坪乡地处伏牛山南麓,海拔较高,地域面积大,气候十分适宜种植香菇。该乡依靠丰富的山林资源优势和农户香菇种植的技术支撑,积极探索“林+菌”生态扶贫模式,构建“产业引导、政府扶持、合作经营、村民参与”的产业格局,用足用好政策“大礼包”,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香菇种植辐射全乡,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贫困户种植香菇,政府负责建好香菇棚,通过到户增收或者小额扶贫贷款购置香菇菌袋,每袋补贴0.5元。县科技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各村香菇合作社负责产品销售,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接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马市坪乡党委副书记王德贵介绍。“随着群众种植香菇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乡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小香菇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马市坪乡把发展香菇种植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市场培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引导全乡100余户群众种植香菇190余万袋。目前,该乡配套建设现代化标准香菇种植大棚220个,香菇分捡车间2座,50吨级冷链车间1座、拌料广场及专用道路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合作种植、来料加工、菌棒制作、回收分拣、冷库储藏、包装销售的产业链条。
马市坪乡高庄村,林多地少、土地贫瘠,原来一直是全乡后进村。去年村里成立了南召县福鑫农民种植合作基地,建立香菇大棚100个,种植香菇20多万袋,引导鼓励贫困群众参与香菇种植。新当选的村支书陈家才说,“如今村里已经有1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每年每户除了能够分到‘红利’,到种植基地干活还能拿‘工资’,群众有奔头,干部有劲头,高庄村一跃成乡里的‘一类村’。”(倪申 • 廖涛 姜纪增 王修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