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石家庄市项目推进暨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2019年,石家庄市共安排扶贫产业项目326个,涉及资金57668.89万元,预计带动贫困户38931户,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家庭手工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项目。
近年来,石家庄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抓重点、攻难点、强弱项、补短板,逐步形成了中药材、食用菌、大枣、核桃、蜂蜜、红薯等特色种养业,点状分布覆盖面广的家庭手工业,收益分配稳定的光伏产业,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的旅游产业和紧跟时代步伐的电商产业,扶贫产业形态基本形成。
各县(市、区)结合地域特点和传统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扶贫产业。赞皇县、行唐县、井陉县等西部山区依托其固有的生态优势,发展核桃、大枣等特色明显的扶贫产业项目;灵寿县、平山县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1.5万亩、1.4万亩,年产量分别达到1.7万吨、14.9万吨;平山、赞皇、行唐、灵寿四县共有光伏扶贫电站9个,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覆盖贫困人口7002户,收益稳定,带动力强;家庭手工业周期短见效快,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力量。
围绕优势产业,石家庄市不断创新扶贫带贫增收机制,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探索形成了以行唐大山兄弟、赞皇利通商贸、平山润众、灵寿冀乐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以灵寿县漫山花溪谷、平山县沕沕水为代表的“景区+贫困户”扶贫模式;以平山县李家庄、赞皇县土门镇秦家庄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村委会+贫困户”扶贫模式;以行唐县“双创园”、东安太庄扶贫微工厂、赞皇县原村土布为代表的“企业+微工厂(家庭手工业扶贫点)+村委会+贫困户”扶贫模式;以石家庄好乡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益农信息社为代表的“电商+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以太行山区生态绿化工程为带动的“生态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各方良性互动、利益共享,成为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我市的扶贫产业覆盖面不断拓宽。2018年,我市贫困户(含脱贫享受政策户)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188%(户均参与1.88个产业)。扶贫产业收益稳定增加,全市产业带动人均增收729元。特别是家庭手工业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定,行唐县转化扶贫微工厂43家,转化家庭手工业扶贫点57家,涉及39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895人,贫困家庭年收入在15000-30000元之间。实施太行山区生态绿化工程,发展核桃、苹果、花椒等经济林7217亩,覆盖5176个贫困户14159人,人均受益255元。
转自:河北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