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探索多种旅游扶贫模式成效显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08





  “如何精准贯彻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制定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推动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重庆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彭水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民俗、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彭水通过着力突出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加以谋划、加以重视、加以发展,做足旅游规划扶贫、产业扶贫、乡村旅游、宣传营销、节赛活动等方面文章,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据了解,近年来,彭水通过实施景区带动精准脱贫,通过加大力度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重点建设乌江画廊、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郁山古镇5大精品景区,其中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些景区的开放,带来了大量的游客,产生了大量的消费,整体带动了彭水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直接和间接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彭水还通过实施乡村旅游助推脱贫工程,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源,有序引导、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以“休闲农业、景区依托、古村聚落”等模式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升级版,“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全县20余个乡镇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近30个乡村旅游点、采摘体验园、农耕体验基地等,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近60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20余家。


  同时,彭水实施乡村环境美化亮化工程,加大对重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实施旅游产业“后备箱”工程,鼓励贫困户或者合作社、大户带动贫困户根据游客需求发展土特产相关产业,从事旅游产业服务、销售农产品和土特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实施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尤其是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及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行业指导,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


  记者了解到,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不断壮大,旅游接待量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旅游带来的“红利”,旅游扶贫成效显著,并在此过程中彭水探索形成了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如以摩围山为代表的景区带动模式、以善感乡周家寨为代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发展模式、以阿依河为代表的“公司+农户+农家乐”扶贫模式、以农家乐发展为代表“乡村旅游带户模式、以节庆活动营销助推旅游产业扶贫。


  其中,以阿依河为代表的“公司+农户”模式,简单来讲是,近年来阿依河景区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将5A创建和旅游扶贫融合推进,带动景区周边的多个乡镇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景区以周边村民种植和饲养的农产品为载体,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菜品,阿依河公司每年向周边的村民大量收购腊肉、土鸡、红苕粉、水果等农产品,采购酒店所销售的菜品原材料,实现公司和农户共同发展。同时公司优先为周边村民提供船员、检票、保洁等近300个就业岗位,并在景区内规划了扶贫服务区,修建扶贫服务岗,让村民在景区内售卖物品,提高经济收入。此外景区开发后,在景区周边迅速兴起了许多农家乐、水果采摘园,形成100余家以餐饮和住宿为主的新农村,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以善感乡周家寨为代表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将周家寨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惠及老百姓,2015年,善感乡通过招商引资组建了彭水县恒源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以入股分红的方式与善感乡水田村2组的村民签订合同,占用土地、林地1200亩左右,打造了水田村生态农业观光园,该观光园是集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滴灌系统,实施林禽、林牧、林菌等林下种养,建设果树和间种农作物。目前,该产业园已栽植青脆李、草莓、枇杷、葡萄、柑橘等高品质水果20余种、600余亩,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0万元,将有力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脱贫。(王妍)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