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间,36岁的张强干完手头的活,换下白色工作服,穿上一身便装走出车间,乘坐免费的通勤车,去隆德县城的商场给女儿买毛绒娃娃。
“要不是来这个厂子上班,我还在兰州漂着呢,哪能常常陪在女儿身边。”张强说。
张强生活在宁夏西海固隆德县陈靳乡新兴村,这里背靠六盘山,种地靠天吃饭。为了摆脱穷日子,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但多数人很难找到一份早出晚归、收入可观的工作。
张强也是一样。“过去打零工周边哪都去过,搬砖、下矿啥都干过,有时候距离太远,一年半载回不了家。之前我在兰州干物流,一个月回一趟家都觉得很好了。”他说。
“谁不想在家门口干份安稳活。”张强感慨道。2017年,隆德县引进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研发以土豆为原料的方便食品,不仅大量招工还面向贫困户。得知消息后,张强辞去工作来到厂里成为一名机械操作工。
走进生产车间,透过全封闭式的玻璃窗,几十名生产工人身着工作服,有序地将传送带上一批批土豆初级产品打包、装箱。
“刚来那会儿,我压力挺大。”张强说,这活儿看起来没啥难度,干起来有讲究,培训学习和实际操作是两码事,一开始只领个保底工资,有点发愁。“跟着师傅学了一段时间,技术、流程熟练了,我也开始带徒弟了。”
看到师傅,“90后”女工车婷婷迎上前来。“他是厂里的第一批工人,我才进厂不久,碰到不会干的,师傅都耐心教我们。”车婷婷说,她之前和丈夫跑运输,除了装卸几乎全在路上,小两口一直盘算着改变奔波的生活。
“进厂的大多数工人,以前都是不得已常年在外打工。”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俊有告诉记者,公司投产后,为400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其中80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人们可享受免费食宿和通勤车,技术好的月工资3500元左右。
隆德县六盘山工业园区副主任杜斌说,立足马铃薯种植,隆德因地制宜引进加工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带动当地生产和就业。县里有了产业,青壮年也慢慢回归家乡了。
“公司达产后每年可消耗马铃薯原料15万吨,经过加工的方便食品增加了马铃薯的附加值,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福建、陕西、四川等多个省区。”杨俊有说,这解决了贫困地区马铃薯种植、劳动力就业和农产品销售三大难题,让农户增产又增收。
像这样在隆德县城或村口扎根的扶贫车间还有10多个。隆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亚俊说,目前建成的扶贫车间已经实现稳定就业800余人,有效推动脱贫致富。
“现在从家到单位就半小时,我希望一直在这干下去,多陪伴照顾女儿,让她安心读书考上好学校。”张强说。(记者 邹欣媛、孙天朗)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