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林西县:设施农业让扶贫产业活起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10





  “大棚里种菜就是好,蔬菜长得好还不愁卖,今年的收入有保障啦。”7月中旬,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五十家子镇头道湾子设施农业扶贫产业园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徐秀霞看着长势喜人的豆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豆角摘下来能卖到5块钱一斤,到现在已经卖了7000多块钱了,这两个棚的菜还能再卖6000多块钱,设施农业让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五十家子镇位于林西县北部,由于海拔高,年平均气温只有4摄氏度,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该镇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设施农业等项目资金,建设了以扶贫开发为目标的头道湾子设施农业综合扶贫产业园区,按照“一村一品、多村多品”的原则,在园区内打造了一条以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设施农业产业链。项目预计建设蔬菜暖棚100栋,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分别建设50栋,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施工完毕。


  “根据市场调研,下一步我们计划组织贫困户在大棚里种油桃,收入预计能达到2万多元。”五十家子镇五十家子村党支部书记路显奎说。


  黄花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林刚刚在村委会报名同意易地搬迁,搞设施农业,用不了多久,他们一家就能搬到距离镇区仅3公里的设施农业园区了。“一开始不愿意搬到山下搞设施农业,五十家子镇冬天气温太低,我觉得大棚里的蔬菜没法越冬,另外我们岁数大了,原来的住房也舍不得拆。直到去年冬天村干部把我们领到大棚里,让我们看了正在生长的蔬菜,我心里才有了底。”马林说。“当时我们给马林算了一笔账,一个三口之家,只需拿出1.5万元的自筹款,就能在五十家子镇设施农业园区拥有一座8分地的日光温室大棚和一处50平方米的住房,而且水电


  路齐全、基础设施完备。”五十家子村第一书记毛文元说。目前,黄花坝村自愿报名易地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12家,占比为43%,在五十家子镇各行政村中比例最高。


  为加大高效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推进力度,林西县按照一次性设计、分期建设、相对集中、注重规模的要求,在中南部乡镇以发展日光温室为主,北部乡镇以建设暖棚为主,城郊及国省道沿线发展特色设施农业,走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体验农业的路子,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使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目前,林西县已开工建设设施农业园区8000亩,发展设施农业小区16个,该县设施农业总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共带动贫困户4679人。


  在官地镇下关地村扶贫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忙着往车上搬运刚采摘下来的西红柿。“这已经是我运走的第三车了,这些西红柿主要在北京销售,由于这里的西红柿品质好,耐储存、易运输,很受商家欢迎。”来自北京的客商宋清远说。官地镇通过“园区+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统一作物、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产出的蔬菜远销俄罗斯。


  “园区给我们联系客商统一销售,从柿子开始采收,半个月的功夫已经摘了6茬,共卖了8000多块钱呢。”下关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韩桂萍高兴地说。(李晗)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西藏: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弥补产业扶贫缺口

    据介绍,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我区有近一半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产业脱贫,共涉及6大主导扶贫产业3816个项目,总投资达1038 50亿元。
    2017-05-03
  • 农产品加工业与产业扶贫基金对接活动在郑州举办

    4月17日,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期间,农业部在河南郑州举办农产品加工业与产业扶贫基金对接活动,搭建加工企业与社会资本交流合作平台,扎实推进农村二三产业扶贫工作。
    2017-04-24
  • 因地制宜培育产业 典型引路激发动能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2017-04-27
  • 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 平顺县产业扶贫拓新路

    平顺县因地制宜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太行山区产业扶贫新路径。2016年底,全县4000余户贫困户、1 2万余人贫困人口人均药材收入1600余元。
    2017-05-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