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曝光扶贫款睡大觉 才能更好地扶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6-11





  扶贫资金长期沉睡,就该用严厉追责叫醒“装睡的人”。


  2017年中央专项财政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资金,4000万元在省级滞留长达146天——近期,甘肃多地密集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甘肃省委办公厅《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中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不担当不作为干部问责处理的通报》,对资金长时间滞留、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扶贫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的现象,近年来可谓频频曝出。2017年6月,审计署发布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公告,指出84个县形成将近20亿元闲置资金,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而在2016年的审计报告中,扶贫资金闲置时间最长的,竟然超过了15年。


  4000万扶贫资金在省级闲置146天,与之相比,似乎不算“特别夸张”。但甘肃省此次主动“揭短”,在全省范围内曝光了省直有关部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并对责任人员进行追责处理,这表明从国家到地方,对于扶贫资金的审查、监督日益走向严谨、常态、公开,而这正是为了更好地扶贫。


  中央财政给甘肃的这笔扶贫开发资金,光是在省级就滞留了146天,最后用到实处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使用效率之低下令人心痛——大量扶贫资金无法发挥效用,只是账本上的一串数字。


  很多困难人群等着盼着扶贫资金能够早点到位,有些扶贫资金却长期趴在账上睡大觉,折射的是某些地方、部门的不担当不作为。所谓“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资金管理碎片化以及管理弹性缺乏,是扶贫资金睡大觉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某些基层官员没有主动作为的意识,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扶贫攻坚责任感与紧迫感严重不足。扶贫资金统筹利用当然需要时日,但一直躺在那一动不动,总归没起到作用。


  扶贫资金存在的问题,除了闲置浪费,还有冒领挪用。表面上看,闲置似乎要好过冒领挪用,因为资金没落入私人囊袋,可对困难人群来说,其结果如出一辙,都是对贫困户“应扶未扶”。


  扶贫资金长期沉睡,就该用严厉追责叫醒“装睡的人”。甘肃这次动静不小的问责,就立了个范本。希望其他地方也能及时审计、主动曝光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是扶贫工作的源头活水,得让水流动起来,扶贫工作才能有动力。


  让扶贫资金去向越来越精准、利用越来越高效、监督越来越严格,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主动曝光、揭短亮丑,才能不断补足漏洞,让扶贫工作更有实效。


  转自:新京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22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排查选址风险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向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于近期组织开展一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含分散安置住房)选址风险隐患全面排查。
    2017-04-21
  • 西藏: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弥补产业扶贫缺口

    据介绍,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我区有近一半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产业脱贫,共涉及6大主导扶贫产业3816个项目,总投资达1038 50亿元。
    2017-05-03
  • 江西实施教育扶贫六个专项计划

    记者4月25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实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改善、学生营养餐、现代职业教育创新、高校招生倾斜、高校服务能力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六个专项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2017-05-02
  • 河北:六大行动计划推动旅游精准扶贫

    从日前召开的河北省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将坚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社会参与、形成合力、重点推进、分批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实施六大行动计划推动旅游精准...
    2017-04-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