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国土资源部发扬优良传统,翻箱倒柜,倾囊相助,以超常规之策、举全系统之力助推脱贫攻坚。
5年来,无论在江西赣州、贵州毕节、安徽金寨,还是在河北阜平、福建龙岩、四川凉山……国土资源系统上上下下在攻坚征程上出大力、出实招,国土资源扶贫政策不断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翻箱倒柜,倾囊相助,梳理出台超常规举措
5年来,国土资源部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推动了由项目扶贫向全方位政策支持扶贫的升级。按照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翻箱倒柜、倾囊相助”的要求,梳理政策,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干部优先选派,千方百计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脱贫攻坚用地应保尽保。2014年,部决定对牵头联系的乌蒙山片区、部定点扶贫县和扶贫联系县每县专项安排用地计划300亩;2015年扩大到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6年指标增加到600亩。2017年,部决定对全国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个县专项安排600亩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毫无保留,一站到底,给足扶贫开发用地空间。
——增减挂钩政策助力易地扶贫搬迁。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2016年国土资源部下达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占了76%。当年,江西首批增减挂钩节余指标2127亩进行省内异地交易,实现收益3.52亿元,助力兴国、宁都等赣南六县扶贫工作。
——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贵州省提出为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一亩优质耕地。云南省2016年在乌蒙片区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6个,建设规模23万多亩。河南省近年来土地整治在兰考县共投资5亿多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倍,耕地质量提高1~2个等别,搞大棚蔬果为老乡们换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支持贫困地区勘查开发利用优势矿产资源,加大地灾防治、地质遗迹保护力度。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累计投入地质调查经费90亿元,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种植、矿业开发、饮水安全、防灾减灾、城镇规划和旅游发展作出了贡献。土地质量调查圈定绿色富硒土地资源1084万亩,调整富硒农产品种植800万亩,让1500万贫困群众受益。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31.68万平方千米、建设地下水示范工程100多处,有效解决2250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矿产地质调查推动贫困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交350多处矿产地,新形成400多个矿山企业,年经济效益突破3000亿元,助力近300万人脱贫。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支撑地方成功申报了四川大巴山、湖北大别山、青海贵德等10处国家地质公园及湖北利川玉龙洞等26处省级地质公园,发现的重要价值地质遗迹资源百余处已列入地方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带动周边群众脱贫。
全力以赴,一诺千金,履行好定点扶贫和片区牵头职责
“老区不脱贫,扶贫不脱钩。”国土资源部30年定点扶贫赣州革命老区,久久为功书写下典范。30年来,国土资源部先后派出200多名扶贫干部,直接投入100多亿元扶贫资金,实施1500个扶贫项目。特别是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加大力度,连续出台“订单式”政策,对赣南振兴发挥了巨大的撬动效应。
30年前,矿业在赣州工业经济中的比例不足15%。如今,当年地勘队伍支持建设的岩背锡矿已成为我国第三大锡矿;依托当年援建的九二盐矿,一座现代化工产业园正在崛起。2016年,矿业在赣州工业经济中的比例已达50%,钨和稀土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赣州第一个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2012年以来,部、省支持赣州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22.5万亩,有力地保障了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等重点工业项目,以及兴赣高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
当前,地质调查已经完成了全市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完成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35万亩,为赣州东部优质白莲种植区、中东部优质脐橙种植区、西部优质茶叶种植区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现代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赣州,近年来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1.37万亩废弃工矿生态得以全面改善,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1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试点深入推进,昔日的不毛地披上了“绿衣裳”,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花果山。通过地质遗迹和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赣州市获得了“中国恐龙之乡”称号。
作为乌蒙山片区牵头联系部门,国土资源部认真履行职责。2013年以来,先后在贵州毕节、四川凉山召开两次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部际联系会议,协调40多个部委局办提出100多项支持意见,奏响了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大合唱。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流转交易收益7.47亿元。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专项安排的3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了彝家新寨、交通大会战等重要民生和脱贫攻坚项目落地;古蔺县、叙永县以“古叙挂钩项目”指标收益为基础,发行了全国第一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20亿元;川南地区页岩气勘查开发试验区建设,构建地方、企业、矿区群众利益共享机制,试验区内5县受益。2013年~2016年,乌蒙山片区共减少贫困人口约370万,完成了年度脱贫目标,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此外,在湖南省,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新田县,实施打井找水解决了数万人饮用水问题;通过土壤质量调查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助推富硒产业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
强化支撑,精准发力,用足用好用活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各级党委务必“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
强化支撑体系不再止于资金项目上雪中送炭。扶贫路上,国土资源部经历了从资金项目扶持到全方位政策支持,再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工作跨越。
“国土资源扶贫政策含金量高,学深悟透、用好用活政策,就能挖出真金白银,让土地变成金;不研究不会用政策,只能手搓令箭、畏难发愁。”姜大明部长指出,全系统要“更加用心用力”,地方也要“用好用活用足”国土资源政策,才能攻克坚中之坚。
当前,国土资源部不断出台新举措助推脱贫攻坚:
——探索打通增减挂钩与占补平衡政策,支持国家重点扶贫地区的县(市、区)推进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作为补充耕地指标向省域内经济发达地区有偿调剂,调剂收益用于耕地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河北省阜平县委书记郝国赤说,当好县委书记,首先得当好“土地爷”,当地已经从增减挂钩尝到了大甜头,对未来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做到土地政策“门儿清”。
——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做好经验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中,安徽金寨县、西藏曲水县和甘肃陇西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金寨县将宅基地制度改革与扶贫搬迁等政策相结合,发挥叠加效应,允许宅基地腾退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域范围内调剂使用,据测算可为脱贫攻坚筹集50多亿元资金。这些可复制的做法移植到其他贫困地区,必将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围绕精准扶贫发力,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国土资源部门深入了解地方特色农业发展需求,土地整治项目实现个性化“订制”。去年,国土资源部还参与制定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支持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受益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
按照国家总体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专节单列,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地灾防治等“方面军”的“十三五”规划都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要任务。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用力,用“绣花功”精准施策,必将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本报记者乔思伟)
转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