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笙歌奏毕,三声火枪响起。
火枪的硝烟尚在林间氤氲,苗寨大门已经吱呀吱呀的向客人敞开。位于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深处的这片土地,散发着冷艳、神秘的气质。“姓滚,滚蛋的滚!”岜沙苗寨老苗王滚拉旺扛着一把上了岁数的火枪,但依然中气十足。这里是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寨子里的每个男人都习惯肩扛一把长枪。
“七个一”成就养心圣地
岜沙苗寨,距离从江县城7公里,小隐于野。贵广高铁开通后,岜沙苗寨大隐于市,高铁从江站下车片刻即达。记者发现,这里依旧保留着镰刀剃头、简约婚俗、树葬等浓郁的古代遗风,被民俗学者称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从江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边缘,自然山水绮丽多姿,民族文化原生古朴,苗、侗、瑶、壮、水等少数民族人口3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5%,被誉为“养心圣地·神秘从江”。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以和声的完美协调、格调的柔和委婉、旋律的幽雅优美而著称于世。侗族大歌2005年就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侗家人则认为“饭养身,歌养心”,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
除了岜沙苗寨这一杆枪、侗族大歌这一首歌外,从江县最具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还有“五个一”,即“一片田、一座楼、一副药、一棵草、一碗茶”。
“一片田”即加榜百里梯田,“一座楼”指现存最古老的侗族鼓楼——增冲鼓楼,“一副药”指“世界三大洗浴文化”之一的瑶族药浴,“一棵草”指能调节人口比例的占里“换花草”,“一碗茶”指少数民族“打油茶”的习俗,共同与一杆枪、一首歌组成了神秘从江的“七个一”。
大旅游拉动县域脱贫
从江曾是贵州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现在,随着贵广高铁、厦蓉高速、黎洛高速的开通,使得从江的交通大为便利,北上贵阳仅需1.5小时,南下广州仅需3.5小时,到桂林仅需53分钟,从江成为贵州“南下两广、东进两湖”的桥头堡。
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对内,从江把县内的岜沙—銮里—小黄—占里—高华—加榜等景点串联起来,把“珍珠变项链。对外,从江县融入“西江—肇兴—小黄”旅游精品线,跻身“桂林旅游圈”和“东盟陆路旅游环线”。
从江旅游已迈开发展步伐。2017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0%和55%。“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记者发现,从江的招商项目都是围绕生态建设展开。“从江县把大旅游与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三大战略行动结合起来,围绕‘医、养、健、管、食、游、体’,加快发展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业态,推动各类产业转型升级。”从江县投资促进局局长张成权说。“我本是树”,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离开岜沙时这样感叹。如今,放眼整个从江,已经走上了一条依靠生态旅游脱贫的光明大道。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